第10版:伟大变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港:
强基固本转型创新
本报记者 邓海平 通讯员 李 品

  至2008年底,广州港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3个,是1949年的30倍;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47亿吨,是1949年的192倍;集装箱吞吐量从无到有,2008年突破1100万标准箱,位列世界港口第7位

  1949年,广州地区比较大的码头有现黄埔老港地区建有的400米岸线、2个万吨级码头泊位;位于市内海珠区太古仓的2座千吨级码头;还有位于市区黄沙、东堤等地的一些小码头。码头装备简陋,作业多以人力为主,年货物吞吐量仅180万吨。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州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2008年底,广州港有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3个,是1949年的30倍;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47亿吨,在世界港口排名第6位,是1949年的192倍多;集装箱吞吐量从无到有,2008年突破1100万标准箱,位列世界港口第7位。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港一方面强基固本,不断扩大港口规模,另一方面整合港口资源,提升港口通过能力。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0年,广州港共投入资金30.8亿元进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成了一批煤炭、散粮、散化肥等专业化货类码头。

  进入新世纪后,广州港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0年,广州市作出拓展和提升港口功能、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现从河口港向海口港转型、港口经济向临港经济转型的战略决策。从1999年至2007年,广州港共计投资约135亿元进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内河港向海港转型的历史性跨越。

  2004年港口进行体制改革以来,广州港(集团)形成了以南沙港区为龙头,以新沙、黄埔等港区为辅助的新格局。目前,广州港(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

  在广州港的发展历程中,集装箱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以及外贸业务比例逐步增长是一个亮点。广州港(集团)从20多年前仅有2个专业集装箱泊位经营内贸集装箱业务起步,发展到如今内外贸集装箱经营并举,并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大型化方向大步迈进。截至2008年底,广州港(集团)拥有51个集装箱泊位。

  “十一五”期间,广州港将重点建设南沙港区,加强进口油气中转运输系统,煤炭卸船运输系统和粮食、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加快出海航道疏浚,提高通航能力,使港口进一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计划建设15万吨级出海航道和39个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6924万吨和604万标箱。到2015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将力争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

  上图:如今的广州港正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下图: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港码头。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