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伟大变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港:
抢抓机遇迈向一流
本报记者 武自然

  天津港把自身的发展置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大格局中,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的战略构想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港仅有5座年久失修的5000吨级码头,岸线长度仅有2000余米,陆域面积仅0.18平方公里。60年来,天津港的建设日新月异,港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天津港吞吐量达3.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50万标准箱,分别在世界港口排名第5位和第14位。

  1952年10月17日,第一艘万吨级货轮“长春”号驶进天津港。这一天,天津港重新开港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天津港一期建港工程完成;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天津港又完成了第二、三期扩建工程,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改革开放后,天津港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4年6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天津港在沿海港口中率先实行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天津港先后创造了沿海港口中的数个“第一”:建成了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率先开展了集装箱大陆桥运输,与荷兰渣华集团合资兴建了第一家商业保税仓库……这一时期的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增至近3000万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天津港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面对国际航运业呈现出的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天津港努力建设国际化深水大港。据统计,自1993年起,天津港吞吐量每年以千万吨级递增,200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跻身世界港口20强。

  进入新世纪,天津港把自身的发展置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大格局中,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的战略构想。截至2004年底,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创造了用3年时间再上一个亿吨台阶的“天津港速度”。

  进入“十一五”以后,天津港呈现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货物吞吐量迈上3亿吨台阶,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基本建设投资双双超过百亿元;2007年底,全国最大的保税港区————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平方公里成功实现开港和封关运作。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介绍,天津港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港口装卸、国际物流、港口地产、港口综合服务“四大产业”,把天津港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人文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

上图:如今的天津港已经成为现代化世界大港。  本报记者 武自然摄

下图:上世纪60年代的天津港码头景象。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