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辛勤园丁的朴素情怀
本报记者 郑明桥
  退休后的戴润文先生在给小区里的孩子们讲解作文。               本报记者 郑明桥摄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大中小学加起来学生不到10万人,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上过学的人很少。60年后的今天,武汉99.54%的孩子都走进了学校,这里也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拥有很强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今年73岁的戴润文老人退休前是武汉市湖边坊小学教师,他亲身感受了我国教育事业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戴润文考入武昌实验中学。那时的武汉开始了扫盲行动,大力吸收过去没有条件念书的工农子弟入学。武汉市区墙壁上“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标语显示了国家加强教育,普及文化知识的决心。

  1952年,武汉开始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加强了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武汉大学的教学力量,华中工学院、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专业院校相继创建。此时,戴润文进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师范类大学生。

  改革开放后,武汉的教育事业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戴润文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三阳路小学任教,亲身经历了学校从“草棚教室的‘土台子’”到“红瓦房的木桌子”的转变。

  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国家行动。武汉教育工作的重点也转向了教育体制改革。戴润文所在的三阳路小学内部管理进行了全面革新,由实行校长负责制进入全面推行以教职工聘任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和学校经费包干制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轨道。在三阳路小学工作了30年后,戴润文作为武汉市特级教师调任武汉市湖边坊小学当班主任。他告诉记者,“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在取消初中招生择优录取后,武汉市90%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实现了就近进入初中学习。”

  随着改革的深入,武汉民间兴办中小学力量崛起,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满园春色”。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费;随后,普通本科高校、高职、中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全面建立健全。

  如今尊重教育、崇尚科学已成为一种时尚,戴润文的小孙子把杨振宁视为自己的偶像。全民科技素质的普及和提高,让戴润文感到很欣慰。戴润文感慨道,“国家对全民教育的追求与努力百折不挠,从持续不断的扫盲运动,到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国家行动,发展中的中国创造了奇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