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特稿 ②
交通建设步伐快成果大
———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国内、国际航线连接着世界各个角落,一艘艘中国巨轮遨游在全球,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呼啸奔驰的高速列车将祖国各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在不为人知的地下深处,一条条石油、天然气管道,日夜不停地输送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去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复线铁路和电气化铁路里程均位居亚洲第一。

  2006年7月1日,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去年8月1日,京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其世界第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年日本的新干线。正在紧张建设的京沪高铁更将成为世界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表示,中国高速动车组“运营速度世界第一、综合运量世界第一、节能环保世界第一、综合舒适度世界第一”的辉煌成就,正在引领世界铁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桥梁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凤懋润骄傲地说,“以苏通大桥为代表的一批特大型桥梁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世界桥梁技术强国的行列。”   目前,世界4种类型的桥梁中,跨径最大的梁桥、拱桥、斜拉桥都在我国,在世界跨径前10位的悬索桥中,我国就有5座;前10位斜拉桥中,我国有8座。去年底全面竣工的苏通大桥更是创造了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最大主跨4项斜拉桥世界纪录,大桥使用的61472根高强度钢丝全部实现国产化,凝聚了78家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成平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2年突破2万公里,2004年突破3万公里,2005年突破4万公里,2007年突破5万公里,2008年突破6万公里。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二)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则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交通发展的速度,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着经济增长的“中国速度”。

  沈大高速公路自1988年通车以来,沿线崛起20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各类开发区85个,引来201家“三资”企业落户,沿线5市利用外资10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8.5%。

  1996年9月1日通车、全长2398公里的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工程项目,辐射人口约2亿人。这条铁路通车以前,每年沿线都有大量农民的山货、土特产烂在地里。路通后,山货出去了,农民富裕了。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指出,发达的公路网方便了老百姓出行,提高了货物流通的速度,快捷的运输提速了经济的发展,助推了社会进步。去年,我国的汽车运行速度从以前的每小时3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汽车保有量达6467万辆,比新中国成立前的5万辆增长1290多倍,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完成公路客运量268亿人次,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2680倍,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2%;完成货运量192亿吨,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190倍,占综合运输总量的73%。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逐渐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9.8%,而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是通过港口完成的,由港口和海运船队构成的水运业无疑是对外贸易的根本保障。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张守国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港口体系,沿海港口基本建成煤、矿、油、箱、粮5大运输系统,具备靠泊装卸30万吨级散货船、44万吨级油轮、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的能力。截至2008年,我国大陆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7个大陆港口进入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位,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为70亿吨和19.9亿吨,是1978年的25倍和34倍。我国海运船队规模跃居世界第4位。

  管道运输是5种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全国100%的天然气、90%以上的石油通过长输管道输向炼油厂、化工厂及海运码头。2008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5.83万公里,是1978年的7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四通八达、输配有序的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输体系。

(三)

  随着广大老、少、边、穷地区交通面貌的改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出行越来越便捷。

  河南沈丘县刘湾村党支部书记刘鑫告诉记者,沈丘县周边全是贫困县,但是刘湾村靠着一个小码头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建成了一个废旧金属收购加工集散地,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多元,村里平均每两户就有1辆汽车,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60年前,从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往返需要半年甚至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相继实现通汽车、飞机和火车的梦想:1954年12月25日,青藏、康藏两条公路正式通车;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萨的航线试航成功;2006年7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西藏便捷的交通,使内地和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仅以青藏铁路为例,通车3年来,已总计运送国内外旅客830多万人次。2007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经济的主导产业。

  60年跨越,60年辉煌,经过长期大规模的建设,一个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交通巨变体现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成为国家经济腾飞的坚实保障,也使全国人民走上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宽广大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