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产业调研之页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国瑞:“坐地卖票,不如走出去闯市场”
□ 本报记者 李 亮
演出结束后,周国瑞(左)和演员一起吃简单的盒饭。

  艺术院团改革,周国瑞坚持把目标锁定在闯市场上,带领吉林市歌舞团连续12年走进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既收获了荣耀的光环,又拥有了广阔的市场。他的秘诀在哪里呢?

  采访周国瑞可不容易,提前半个月记者就开始联系,具体采访时间却一直无法确定。“我自己也不知道哪天能回到团里,哪天能有时间!”在电话的那头,周国瑞大声说着,然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再等等吧!”

  周国瑞的简历的确“简”———28年的从业经历中,工作的单位只有两个: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和吉林市歌舞团。

  “我这一辈子只待在歌舞团这一个地方,一直都在忙碌中度过。”刚一见面,周国瑞就笑着说。

  1981年,27岁的周国瑞来到偏居长白山区的桦甸市歌舞团,刚开始是担任副团长,3年后正式接任团长。当时桦甸市歌舞团员工不到50人,固定资产不足百万元,团里职工的工资基本开不了。

  “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坐地卖票,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走出去闯市场。”周国瑞这样回忆当年那个改变剧团命运的决定。

  周国瑞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市场。桦甸市歌舞团与企业联姻、与明星合演,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演出合同一年比一年多。由于在桦甸市歌舞团成绩突出,1998年,周国瑞被调入上一级的吉林市歌舞团担任团长。

  见到周国瑞时,他正带领演员们在北京排练基地进行大型歌舞剧《复兴之路》的紧张排练。这种离家在外的日子,对周国瑞和演员们说来再正常不过。他告诉记者,每年有近300场演出,绝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度过。

  这么多的演出机会并不是等来的。

  周国瑞清楚地记得1998年刚接手吉林市歌舞团时的情景:人员老化,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舞蹈演员只剩下6男13女;设备陈旧,全团只有13个演出用灯;财务状况紧张,外欠70万元,账面上只有2000元;演出机会少,出场费只有2000元至3000元。

  周国瑞发现,市场打不开是吉林市歌舞团前进的阻力,他开始四处奔波,同时加强对演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演出水平。周国瑞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每一天、每一时段、每个人做哪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员不论职务、男女,不仅要完成训练和表演任务,管理好自己的服装、道具,还要承担装台、卸台的任务;大到灯光、音响,小到一根电线,由谁负责都有明确分工。

  “有一场表现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演出,演员要光着膀子抱着松木杆表演,被弄得满身木刺,又痒又痛,但他们的动作一点不走样,雄浑流畅,激情四射,感动了广大观众。”周国瑞说。

  周国瑞在吉林市歌舞团已有11个年头,只要他在团里,都会和团员们一起排练,团员们忙到几点,他忙到几点。他是团里的“魂”,演出、彩排时,只有他亲自到现场,自己才放心,队员们也才心里有底。

  在周国瑞的带领下,吉林市歌舞团在全国叫响:连续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去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残奥会的闭幕式……

  张志雄来到歌舞团已经3年,说起周国瑞,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丝不苟:“在我们团,没有走台这一说,周团长要求我们将每一次排练都作为正式演出来对待。”

  采访结束,周国瑞又开始为第二天的出发做准备了。“在山东潍坊有演出,我要赶过去。”周国瑞说,“我不能停下来,作为团长,我有责任让大家工作好、生活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