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
铁路六次提速促经济发展

核心观点

  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倍,列车时速大幅度提高。铁路提速标志着我国在探索中国铁路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

  为了实现提速目标,我们突出技术创新,依靠研究院所和企业,组织研制了每小时160公里到200公里的提速机车、客车、动车组系列以及新型信号和安全装置;开展了运输组织创新,处理好列车速度、密度与重量三者的关系,实现最佳匹配,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和调度指挥,编制“分时段”的列车和“平行运行图”,并在“黄金”时段实行客车相互追踪运行,在其他时段实行货车相互追踪,减少客、货列车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客车的速度,增加行车密度。同时,我们进行安全管理创新,通过大量采用新的技术装备、提高人员素质、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大幅度化解了安全风险,安全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总之,铁路提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通过走创新之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深挖了世界上最繁忙铁路的潜力,并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我谈几点感悟:一是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提速创新之路;二是要妥善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的处理“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关系。

工程背景

  铁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铁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由于公路、民航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在运输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下滑。为了提高竞争力,铁路提速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资金、提速工程的复杂性、自身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我国的铁路提速面临着严峻挑战。经过反复研究和不断努力,我国的铁道部门最终依靠技术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成功实施了我国铁路的6次提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