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经营之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典案例
长虹:先一步做市场 高一筹做产品
本报记者 瞿长福 亢 舒

  “长虹等离子面板赶上了好时候!”这是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一楠与记者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在沈一楠看来,2009年4月长虹第一批等离子电视的下线,不仅标志着长虹在国际最新一代新型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上拥有一席之地,也意味着长虹拿到了平板电视市场一张最有分量的“通行证”。  

  一句话,长虹在已经开始快速增长的平板电视市场,与当年显像管电视时代一样,“再次领先一步,走到了最前面。”沈一楠信心十足地说。

“如果没有做屏的能力,干脆不做这个产业”

  面对整机制造“缺芯少屏”的困扰,长虹怎么办?在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终于又一次摆脱了“跟班”的身份,走到了领先者位置。

  “其实,长虹对市场的把握,并不总是像PDP(等离子)电视这样毫不犹豫。”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部长陈晔清楚地记得长虹电视走到今天的历程。

  早在2000年,长虹已经预见到电视的下一步走向,提出要做平板电视。但当时CRT电视(显像管电视)形势太好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彩电达到鼎盛,不仅早年国外彩电占市场大头的局面完全扭转,而且中国彩电出口到全世界。”陈晔说,“这么好的市场,尽管看见了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但‘狼’还没有真正到来,大家谁不愿意先享受眼前的‘盛宴’呢?”

  然而没有想到,彩电市场很快出现了变化。国内电视厂家还没有来得及尽情分享CRT的高兴,2003年平板电视开始涌入市场,并且迅速扩张,一下子改变了国内电视市场格局。“因为CRT时代我们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显像管到零配件全部国产化。我们做平板电视,只能从人家手上购买核心部件,这就意味着我们再次进入了‘组装’时代。”陈晔回忆道。

  失去了CRT时代的风光,长虹再次像最初做电视那样开始“跟班”,进口屏和模组等核心部件,靠组装整机赚取微薄利润。“平板电视的主要成本和利润就是屏和模组,我们想引进屏和模组生产线,把整个产业链条打通,但人家只卖屏,不转让技术。”沈一楠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

  面对整机制造“缺芯少屏”的困扰,长虹怎么办?这时候,长虹董事长赵勇掷出了一句话:“如果没有做屏的能力,干脆不做这个产业。”长虹人后来说,在当时喊出这句话,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决心,更是一种超前的眼光。就这样,在决心和眼光的推动下,2006年底,在“跟班”几年之后,长虹联手陕西彩虹集团,斥资6.75亿美元开始兴建等离子面板和模组生产线。2008年11月底,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八面取”等离子屏走下了长虹生产线。

  在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终于又一次摆脱了“跟班”的身份,走到了领先者位置。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过后评价说,选择自主生产等离子电视屏,对长虹不仅是一次领先的市场行为,更是实施一次深谋远虑的市场战略。

  这场战略的制定,源于长虹对电视市场的精准判断。目前的平板电视分为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两种。液晶电视屏投资大,仅仅建设一条能够生产42英寸以上面板的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大概需要2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已经是八代线甚至更高。“长虹如果做液晶屏,独家难以做成体系。”沈一楠分析,最关键的是,“这些技术人家不卖给你。”

  事实就是如此,平板电视自2003年大举进入市场以来,中国电视企业一直受困于显示屏。以液晶为例,国外企业对以8代线为代表的高世代生产线技术的转让非常谨慎。国内仅有的液晶面板厂家只能生产“低世代”产品,生产的产品只能用于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而不是液晶电视。

  相对于液晶显示屏的困难,等离子显示屏对长虹则是另外一种风景。早在2005年,长虹就与陕西彩虹集团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世纪双虹,而彩虹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研发等离子显示屏。也就是说,长虹从那时候起已经向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进军了。沈一楠说。

  2006年,源于一次商业机遇,世纪双虹公司以约1亿美元间接收购了一家从事PDP研发的显示器件公司75%的股份。由此,长虹在PDP显示屏及模组项目的核心技术上又跨进了一大步,继而完成了拥有PDP显示屏自主知识产权的艰苦道路。

  面对再次进入平板电视核心技术领域的大好局面,“长虹很好地把握了这次机遇。”长虹发展部部长陈晔很兴奋地回忆着这一幕。2007年,长虹成立了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作为长虹PDP项目的建设平台。紧接着长虹很快获得了政策支持和银团贷款。2007年4月28日,长虹PDP显示屏生产线打下第一根桩基。2008年11月底,第一批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下线。“自此,长虹率先打造起平板电视的完整产业链。”陈晔露出开心的笑。

“为什么是长虹?因为长虹敢于创新”

  有了从显示屏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体系,长虹等离子电视不再受制于人。长虹做彩电的三段历程,其实说明的是同一种精神,就是敢于创新,敢为人先。

  显然,长虹再一次走到了前面。

  有了从显示屏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体系,长虹等离子电视不再受制于人。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内彩电可谓受够了缺屏之累,人家说涨价就涨价,市场一有变化对方肯定先保自己的企业,有时候谁能买到屏谁就算有本事,但也只能赚点“辛苦钱”。“现在你看,我们的大屏幕等离子电视产多少卖多少。”他满脸的自信。

  他以专业的眼光给记者做了分析。等离子屏画面更加流畅、自然,适合做大屏幕电视,这恰好符合现代电视消费的特点。

  不过从目前来看长虹等离子显示屏的年产能按42英寸计只有100多万片,等到第二条生产线建成后,到2011年能达到年产600万片的能力,“基本上可以解决中国平板电视没有屏的难题。”阳丹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

  在长虹,像阳丹这样看问题并非偶然。长虹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对记者说,为什么长虹能率先走出?其实,你只要看一看长虹的发展历程,就知道长虹为什么总是能先行一步。

  长虹做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长虹领导曾率领一个技术小组专程到美国考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但这足以见证长虹人在骨子里就敢于吸收新东西。”刘海中讲述了长虹彩电的三个发展阶段。

  1985年,长虹抓住国家彩电生产的最后一个批文,引进批准的最后一条彩电生产线。“如果当时没有发展的眼光,也就没有长虹的今天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长虹彩电逐渐崛起,到90年代中期,长虹通过一系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与市场推进,在烽烟四起的彩电市场牢牢站稳行业领军企业的位置,也带动中国CRT电视进入鼎盛时期。2000年之后,随着平板电视的大举进入,国内电视业再次进入“组装时代”,但随着长虹等离子屏的成功问世,中国平板电视开始走出困境。

  长虹做彩电的三段历程,其实说明的是同一种精神,就是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刘海中做了这样的总结。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这一结论。阳丹1987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长虹,几年后他发现,“几乎满世界的人都在做彩电。”但2000年之后,当时的彩电企业已经所剩无几,当年一起做彩电的还有几家?做彩电的都到了沿海地区,只有地处西南的四川长虹还是生龙活虎。目前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电子企业几乎都在海岸线纵深150公里范围的沿海区域内,只有长虹是个例外。“这就是长虹,它总是在往前冲。”

“这是市场眼光、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的结合”

  “看好一种前瞻性技术提前进行研发投入,一旦产业时机成熟,便可以迅速规模化,占领下一个市场高点。”

  总是往前冲的长虹又一次抢占了市场高地,它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屏制造商。但凭什么能保证自己一直冲到最前头呢?这个问号,是长虹董事长赵勇提出来的。“因为长虹不希望拿下等离子电视只是心血来潮或者一时的机遇使然,它应该是市场眼光、市场战略与技术创新目标的结合。”赵勇说。

  这种思维决定了长虹的战略目标。长虹从1985年引进最后一条彩电组装生产线,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的“彩电大王”,但这种辉煌没能延续下来,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兴起,彩电业又重新回到跟随者的行列。这说明我们还不具备“产业更替者的能力”,阳丹说得很直白。“但我们可以通过跟踪最好的技术,最终做到‘产业替代’,成为行业领先者。”

  于是,一个清晰的长虹产业结构调整路线图形成了。2004年,长虹确定产业发展“三坐标战略”: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向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品战略延伸,着力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等核心技术能力;沿着产业形态方向,朝3C融合发展,相继进入IT、通讯、信息家电、互联网等领域,3C产业布局完成,同时进入冰箱领域,完善家电产业链;沿着商业模式方向,打通产品、内容、服务的界限,与众多企业战略合作,从传统离散型交易模式向连续型交易模式转变。

  按照这一路径,在产业价值链上,长虹要从附加值较低的后端整机制造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品方向升迁,为此长虹不遗余力地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团队。仅在等离子技术上,长虹就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和约600项专利,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这才是为什么长虹率先走上等离子电视跨越之路的真正答案。”阳丹说。

  按照这一路径,长虹成为一家同时发展等离子、液晶和OLED显示技术的家电企业。长虹策划部部长刘海中说,这很符合长虹“眼光、战略与技术”的特征。

  同样按照这一路径,除了使长虹在眼前的平板电视市场取得技高一筹的效果,也使它把目光瞄向了更远。正像当年CRT时代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进入平板时代,那么10年之后电视市场又是什么情景呢?长虹想到了下一代新的显示技术问题,他们把目光投向了OLED技术,并在2007年就开始先行投资建设OLED显示屏生产线。

  “这叫‘循道’,看好一种前瞻性技术提前进行研发投入,一旦产业时机成熟,便可以迅速规模化,占领下一个市场高点。”长虹发展部部长陈晔显出胸有成竹的神情。

  图1:从造屏到产品整机制造,长虹助推中国“一体化”平板电视产业链能力提升。

  图2:长虹的管理人员在给员工进行培训。                亢 舒摄

  图3:长虹新型等离子屏生产现场。

  图4:卓越的长虹高端产品受外商青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