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所有最大设计总质量在3500kg以下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在销售时都必须粘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并标注由国家指定检测机构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测定的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的燃料消耗量。
根据这一规定,无论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目前汽车市场中的主要车型几乎都涵盖在标示范围内。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车辆的时候又多了一项重要的参考;而对于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意味着又是个新的考验。
鉴于目前部分新能源汽车还只是在商业化示范运营阶段,要向社会全面推广仍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这项规定的出台对于目前的传统内燃发动机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将会推动汽车制造商开发更节能的车辆,也会推动汽车节能技术的进步。
在国外,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人们对节能认识的加深,使得高效率、低排放的车用发动机技术开发受到高度的重视,从而促使传统的内燃机技术不断创新,汽油机直喷技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变进气管、燃烧速率控制滑片、可变排量技术、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等逐渐取得突破。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在环境保护及节能方面所侧重的技术也有所区别。日本出于国土资源的因素,微型车辆、经济型车的比例较高,小排量发动机既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又能给这类车提供足够的驱动力;而在欧洲,由于柴油便宜,热效率远高于汽油机,消费者更青睐于柴油机。
而从我国来看,这些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竞争的培育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十分重视发动机技术的提升,在发动机自主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比如,吉利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CCVT发动机JL4G18、我国第一台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汽油发动机、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长城“智能节油王”INTEC等发动机产品纷纷实现量产。因此,虽然面临着考验,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积累。
而对于长期以来在发动机方面更有实力的合资品牌而言,规定的出台也并非是可以轻松应对的考验。真实油耗的比较将会带来更加规范的竞争,也将促使合资品牌把更多的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带到中国市场,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产品进步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