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本报记者 吴 凯 李治国

  不是等待机会,而是创造机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上海的工业正处在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才能在危机面前取得主动。”

  今年上半年,是上海市多年来战略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最密集的半年,在风浪的冲击之下,上海市化危机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转压力为动力,开始在转型中蓄势起飞。

化危机为契机 把握一个主攻方向

  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上海自身经济结构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来临,加强了上海调整结构的紧迫感。

  不可否认,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上海市带来了巨大挑战,上半年上海市GDP增速5.6%;13个主要工业行业中,5个增长8个负增长;进出口总额下降23.5%。

  英特尔公司半年内在上海一“退”一“进”,引起了方方面面关注。今年2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12个月内关闭其设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然而,5个多月后,由英特尔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投资的全球最大NOR闪存企业Numonyx公司,却出资3000多万美元,在外高桥保税区新设立创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并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俞勇表示,从国际上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一个地区的“生存期”一般为10年到15年,而英特尔外高桥工厂已运转近14年,选择离开有其合理原因;但是,英特尔公司对投资上海仍充满期待,因此增资更多,投资产业能级更高,对整个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市场的辐射力更强。英特尔公司的一“退”一“进”,正好反映出上海产业升级的进程。

  “上海市经济持续16年的两位数增长,主要是通过开放解决了资本积累问题;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释放了生产力。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市自身经济结构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来临,加强了上海市调整结构的紧迫感。”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肖林告诉记者。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半年来,上海市“保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渐次推出。这一系列政策力图将危机变成契机,推动上海经济加速转型,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上海市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切合上海市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口就是加快结构调整,要把调结构和促转型作为主攻方向。”

变被动为主动 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瞄准先进制造业,上海坚持两条腿走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走进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101号的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记者发现原本污染严重的上海铁合金厂已经变成环保企业的示范基地。

  宝山区委书记吕民元告诉记者,作为国家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和港口,宝山区的产业结构一直偏重,面对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宝山必须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于是,宝山老厂房正变身成“设计中心”,旧仓库变为“企业总部”,依托二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年以来,宝山区固定资产投资80%投向第三产业,这一历史上的重工业区正在让经济“由重变轻”、“由硬变软”。

  宝山区的变化正是上海加快形成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截至6月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近60%,服务业保持着近15%的增长速度,上海经济已经稳立在“三二一”的框架上。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之际,上海市同时把眼光瞄准先进制造业,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两条腿走路,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

  8月15日,世界最大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250吨/630吨米锻造操作机和450吨电渣重熔炉在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全面投运。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海市大力推进新技术产业化,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这一思路引导下,上海市结合世博会环境整治,全年将淘汰600项落后产能;拿出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等9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预计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总产值可达到1.1万亿元……

转压力为动力 抓住三个着力点

  当前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不仅着力于应对当前的危机,更着眼于危机后的发展,为打基础、利长远而布局谋篇。

  目前,虽然上海经济企稳回升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在为打基础、利长远而布局谋篇,世博会筹办、浦东扩区、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发展的三大着力点。

  世博筹办,位列上海市“四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世博筹办有序进行)之中。截至2009年8月3日,已有2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为历届之最。世博筹建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上海正想法设法放大世博效应,让世博会成为高新技术的实验场,让世博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浦东扩区之后,发展格局打开了新篇章:在中部,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半年项目投资总额超过77亿元的159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在浦东生根发芽,包括国产大飞机研发中心、国家宽带中心、国家抗体工程中心、上海光源等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了我国进军科技强国的步伐;在东线,绵延100公里的东海黄金岸线正在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目标直指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港区之一。 

  面向未来,上海更加增强了使命感。诚如上海市经信委主任王坚所说,“今年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不仅着力于应对当前的危机,更着眼于危机后的发展,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充满活力。”

  图片说明:位于上海浦东川杨河上的川杨河大桥是世博会的重要配套工程,经过上海建工基础公司建设者4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目前主桥面即将合龙。大桥建成后,贵宾车辆可从两个机场通过中环线进入贵宾通道,并通过川杨河大桥直接进入世博园区。

  新华社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