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例分析
凭借自主产权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郑 杨

  一年前,我国向印尼出口了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4500吨/日)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取得重要突破。日前,从生产该设备的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再次传来好消息,公司与湖北宏源电力公司签订了印尼苏拉威西南2×50MW燃煤电站工程海水淡化设备项目合同。

  众和公司海水淡化设备的出口,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海水淡化市场的长期垄断,使国产设备走向世界,更打破了国内对自主知识产权海水淡化技术的疑虑。

  众和公司是适应科技兴海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它的成功,凭借的是地地道道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为了应对水资源的危机,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并成立了专门的海水淡化研究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建立了3000立方米/日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在工艺及关键部件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近40项专利,形成了万吨级规模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术,成果令世人瞩目。

  然而,单纯的研究所很难肩负科研和产业推广的双重重任,因此国际上海水淡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利用先发优势承揽海水淡化工程。近两年,国内建设和准备建设的万吨级以上海水蒸馏淡化工程几乎全部采购国外设备。

  2007年3月,天津海水淡化所与东方汽轮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同发起成立了众和公司,其中,淡化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1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占有20%的股份。三方的合作可谓集技术、制造、市场于一体的强强联合,旨在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化,发展民族海水淡化产业。

  成立之初,众和就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通过对国内外海水淡化市场的细致分析,制定了市场开发计划。2007年10月,众和公司与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在北京顺利签订了印尼英德拉玛尤3×300MW燃煤电站工程海水淡化项目合同,为其提供2台45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同时又签订了其他两个合同,为印尼巴齐丹2×300MW燃煤电站和龙湾3×300MW燃煤电站工程提供4台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

  众和公司生产的海水淡化装置投入使用后,受到了海外用户的好评,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走向世界的决心。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