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气象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分发挥气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中国气象局局长 郑国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1%左右,特别是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雷电、高温热浪、冷害、沙尘暴、地质灾害、风暴潮、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态、交通、能源等行业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尤为严重。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平均达到1779亿元人民币。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海岸带保护和沿海经济安全等将面临一系列严峻而复杂的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国气象部门面向国家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积极发挥气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气象服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当前,气象部门应以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牵引,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实际,必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更加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确保人们安全福祉发挥更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气象为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利益问题。历史经验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都充分证明,增强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科学技术是重要支撑,预报预测是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履行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职责,把握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努力提高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和预报预测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坚持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努力确保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水平达到防灾减灾抗灾的基本要求,为各级政府指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经济发展不因气象灾害而产生大的波动。应提升对大中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体系和机制,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大力提高现代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等的预警、评估水平,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以抗旱防雹、水库增蓄、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生态环境保护等为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切实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充分发挥气象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服务的职能和作用。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较多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情况下,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更加具有现实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切实履行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职责,持之以恒地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刻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力求有效把握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措施研究,为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要引导整个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深入研究气候及其变化规律,加强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安全、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重点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的影响评估,制定科学应对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全社会改善生活、改进生产、发展经济能力,增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气象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气候多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在当今资源短缺、矿物能源带来严重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面向国家需求,加快提升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气候变化预测预估业务发展和气候变化决策服务能力,积极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提供支撑。要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气象部门在风能观测评估等方面的业务优势,开展全国和重点区域气候资源普查、气候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工作,科学实施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利用国家战略和专项规划,为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建立中国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加强气候资源未来演变趋势及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积极开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气候资源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服务,开展城市气候环境调控及城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要继续加强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工作有序发展。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系统、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评估系统、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建设;加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改进观测手段,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夯实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积极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完善多渠道农业气象信息传播平台,着力解决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等问题。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粮食产量预测技术、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农业气象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农业气象科技新突破。深入开展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咨询服务,建立农业气象实验室和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气象应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