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聚看园区 系列报道 13
提升产业功能 凸显叠加效应———大连保税区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鲍晓倩 李天斌 单超哲

  在大连保税区,人们用“突破围网”这个形象的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独特发展路径。

  这个1992年设立之初只有围网内1.92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如今已管辖到周边64平方公里的范围,到2009年底将扩大到170平方公里。

  大连保税区突破的不仅仅是土地的“围网”,还有发展的理念。在设立之初,保税区本身只是单纯的政策功能区,通过政策优势来服务腹地经济。发展初期的大连保税区服务于东北三省乃至内蒙古东部的腹地经济,本身没有产业功能。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许多保税功能通过海关政策功能的释放在保税区外也能实现,保税区的政策优惠吸引力越来越小,而单纯的保税物流与出口加工也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连保税区开始探索一条保持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突破性”发展道路。

  “保税区要通过既有的政策优势打造出自己的产业,通过产业链条又能把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放大到整个东北。”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大连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卢林说,“经过努力,我们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的政策功能区向政策功能区与产业功能区叠加的重要经济区转型。未来5年,保税区将形成2个千亿元产业。”  2009年上半年,大连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达25.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62.6%,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连保税区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趋势。

一个港区实现逆势增长

保税港区形成物流产业集聚

  保税港区融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和功能,迅速聚集起一批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企业,进而辐射整个腹地。

  对于伊新(大连)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田成人来说,7月份是值得庆贺的一个月,当月伊新物流的货运量达到了去年货运量最高时的80%。高田成人高兴地说:“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我们的货运量一度跌到谷底,现在恢复增长的势头很快。”

  由于地缘优势,大连市聚集了不少日资企业。伊新物流由日本知名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投资建立,2007年2月入驻大窑湾保税港区。“我们过去主要为日资企业做物流,在港区内建设了仓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仓库。现在,我们有40%的客户是国内的企业,将来希望能达到50%。”高田成人说。

  今年上半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保税业务货值21.7亿美元,同比增长60%,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口岸集装箱货运大幅下滑形势下的逆势增长。

  在大连保税区物流发展局局长刘书超看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逆势增长得益于区内已经形成规模的物流产业集聚和区内完善的产业链。“保税港区里物流企业66家,占企业总数的77.6%,此外还有贸易企业14家,加工企业2家,其他类型服务企业3家。”

  2007年8月20日正式封关运作的大窑湾保税港区,融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和功能,在税收政策上实行进口货物进港保税、出口货物进港退税、港区内不征增值税,并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

  “从2004年开始,在大连保税区主导下把保税区功能与港口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区港联动’,到2006年8月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获批,再到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两年。大连保税区瞄准了国家把大连建设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依托港口,依托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渐集聚了临港物流产业。”刘书超说,两年来,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340万标箱、操作船舶3600艘次、货物进出口300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70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大窑湾保税港区的物流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东芝彩电为应对危机调整了进口液晶显示板物流模式,利用大窑湾保税港区政策优势,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手段开展配送业务;为进一步控制成本,佳能公司在大窑湾保税港区租赁2万多平方米仓库,实现工厂零库存管理和集运出口。

  如今,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货物品种逐渐增多,从汽车配件、钢材及金属制品、服装面辅料、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等领域,逐步扩展到集成电路系统、液晶显示器、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大窑湾保税港区与大连市产业发展互动关系密切。英特尔投资60亿美元、2010年投产的大项目落户大连,已经带动了东方海外物流、近铁物流、京大物流3家物流企业,下一步能带动几十家物流企业为之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完善的海运物流服务、实现2小时物流即时保障的保税港区,也是英特尔落户大连的重要因素。

  大杨服装是大连的西服生产企业,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30%以上。大杨服装和日本蝶理公司合作组建了三幸物流公司,把原来放在日本的简单加工环节撤回,在大窑湾保税港内设立了仓储、分拨中心。如今,大杨服装的最后一道简单加工工序在港区完成,可以提前进入出口退税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

  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腹地不仅仅是大连,而是整个东北。东北经济的快速发展、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物流企业扎根,而保税港区内的物流企业集聚也辐射带动了整个腹地经济的发展。

  周咏是大连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怡亚通这家总部设在深圳的供应链企业集团选择大连作为其东北业务的基地,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内和区外都建立了物流仓库。“怡亚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是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还包括订单管理、结算等。”周咏说,他们进驻大连是因为东北地区企业的国际贸易在大连最为活跃。

一个码头孕育全新产业

面向出口的汽车城雏形初现

  依托年吞吐能力150万辆的汽车码头以及现有的产业基地,大连保税区不仅能“卖车”,还应该能“造车”。

  见到李洪春时,他正忙于为2009年大连国际车展布展。李洪春是大连尊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大连尊荣早在2001年就进入保税区,开展进口汽车销售业务。“我们目前代理捷豹、路虎,整车加配件的年销售额能达到18亿元以上。”

  大连是我国四大汽车进口口岸之一,大连港汽车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年吞吐车能力可达150万辆。依托独有的口岸和码头优势,大连保税区聚集了不少像尊荣这样的进口汽车销售企业。

  “大连保税区已经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进口汽车集散地,年销售规模100亿元,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家汽车贸易公司、几十家物流企业做配套服务。”李洪春说,虽然2005年后,汽车进口改为落地完税,保税区失去了一定的政策优势,但区内汽车销售企业集聚已经形成,目前销售额仍然在100亿元以上。

  汽车码头除了能带动进口汽车销售企业发展,还能有更大的辐射作用吗?随着今年7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并落户大连保税区,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大连保税区不仅能“卖车”,还应该能“造车”。

  “我们规划了96平方公里的汽车城,打造面向出口的汽车产业基地,这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大连保税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倬说,大连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国东北乃至北方区域进口、出口、内贸车辆集散的核心区域,大窑湾保税港区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极大地适用于车辆出口生产企业和零部件进出口企业。

  此外,多年来大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配套条件,已经吸引众多海内外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生产商在大连投资兴建了客车、汽车罐车、液化气专用车等8家车辆组装厂;还有汽车发动机、刹车系统、汽车钢板、汽车轮胎等88家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厂。这些也为保税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利用条件。

  卢林认为,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国际化过程中,我国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出口的未来就像我国家电产业的今天。“进口零部件、出口整车都能就近利用保税政策,临近港口又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大连保税区将在10年以内形成100万辆产能、以出口为主的汽车生产基地。”

  目前,大连保税港区已与国内两大汽车生产企业签署了整车生产的战略合作协议。

一个项目带来发展空间

着力打造国际能源大港

  打造国际能源港,对发挥大连在东北对外开放中的窗口、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快推进东北振兴进程,形成大连与东北腹地城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意义重大。

  穿过大窑湾保税港区,能够看到的是连片的储油罐拔地而起,投资百亿元的LNG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场面气势恢弘……

  “这10平方公里的区域将打造成我国最大的能源港,未来3年内形成3000万立方米油品储存能力,2015年达到2000亿元结算的规模。”卢林说,建设能源港,为大连保税区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打造国际能源大港,大连保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及出口的重要地区,生产原油占全国的40%左右;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石油综合炼制能力30%左右。这一区域现有大庆、辽河和吉林三大油田,石油石化企业17家,还有其他各类化工企业近700家。原油及其制品始终是大连港口的第一大货种,也是大连港口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对大连来说,利用大连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实现原油及成品油的保税中转等功能,吸引国际能源向大连集聚,提升大连港的吞吐能力和国际中转能力,推动大连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石油吞吐中心、分拨中心、交易中心与中转枢纽,是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但更重要的意义还不仅在此。“我们打造国际能源港,对发挥大连在东北对外开放中的窗口、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快推进东北振兴进程,形成大连与东北腹地城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意义重大。”卢林说。

  比如,可以利用大庆至大连输油管线向东北地区的大型石油炼厂提供充足的原料,使大连成为石油输入港和中转港,为东北振兴提供能源支持;比如,可以依托大型、深水、专业化的原油码头群,加快建设大连油品储运分拨基地,加快推进东北振兴进程;又比如,发挥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出海口的特殊作用,将快速带动大连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大连对东北腹地的辐射能力……

  “建设能源港,相当于在大连建了个‘油田’,辐射带动能力非常强。”卢林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能源港的作用,大连本身就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两个大型炼油厂目前的炼制能力是2000万吨,未来能达到6000万吨,有了能源港,从交易储存、炼制、销售到金融服务,大连就能完全形成完整的石油产业链。

  为此,大连保税区决定大力发展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石油及其制品物流,形成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储运分拨中心;依托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LNG码头,形成油品码头装卸中转中心;依托中联油、中石油和大连港油品储罐的建设,形成油品仓储中心;依托大连石油交易市场和大商所,形成国内最大的油品现货交易市场和油品期货交易中心。

  “在保税功能已经不是我们独特优势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探索全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从政策功能区到产业辐射区的转变。”卢林说。

  推进大窑湾临港石化产业区建设,打造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着力发展原油深加工、基础原料化工和精细化工,加快推进LNG冷能综合利用园区、LNG化工基地的建设,延伸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多元化利用油气产品,向电子化学品、保健医药用品等高新领域拓展,走新型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大连保税区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图1:大连保税区油品储运基地。

  图2:大连保税区进口汽车展厅。

  图3:大连保税港区1号卡口。

  图4:大连保税港区汽车码头。

图5:大窑湾保税港区吸引了众多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本报记者 鲍晓倩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