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9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太行山:繁荣事业似花锦 山乡巨变换新颜
本报记者 徐克强 陈 静 黄 鑫 刘存瑞 雷汉发

  走进八百里巍峨耸立、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记者处处感受到太行精神:一幅幅反映八路军抗战的巨幅壁画和标语震撼人心;地道战、地雷战、送军粮等抗战画面栩栩如生;兴盛垴隧道上方矗立的英雄八路军彩色群雕令人敬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广场回荡着“在太行山上”的雄壮歌声……

  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参观者怀着敬仰的心情缅怀八路军的丰功伟绩。忆昔抚今,广大干部群众谈论最多的是如何继承八路军的光荣传统,谱写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正如记者在赤岸村一户农家院门上看到的一副春联所写的那样:“繁荣事业似花锦 山乡巨变换新颜。”

  八年抗战,八路军在太行山留下了许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史料研究部主任郝雪廷告诉记者:“在积极打击日寇的同时,八路军十分重视在太行山根据地促进生产,发展经济。1943年2月至6月,八路军与老百姓一起修建了漳南渠。漳南渠长约18公里,可以灌溉3500多亩土地。八路军建立了兵工厂、制药厂、被服厂、食品厂、织袜厂等,还成立了冀南银行。

  八年抗战,八路军在太行山留下了许多造福百姓、情系民生的感人故事。当年的儿童团长、今年80岁的肖江河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我们村有120户人家,几乎家家住着八路军。八路军从不吃我们老百姓的饭,让老百姓睡在炕上,他们自己睡在地上。八路军帮我们打井、推磨、种树。当时的条件太艰苦,八路军规定不准部队在村子周围10里以内挖野菜,把野菜留给老百姓吃。”

  八年抗战,八路军在太行山留下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行山群众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拐里村地处河北涉县偏远的太行山山沟里,花椒生产大户兰马存对记者说:“我靠卖花椒每年可以收入近两万元,已经盖起了两层的楼房,今年准备引进四川麻椒。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要扩大生产,争取多挣些钱。”山西武乡县砖壁村李翠萍说:“我有手工绣花的手艺,在开展‘农家乐’的同时,把绣的鞋垫、枕头、装饰品卖给游客增加收入,还把绣品拿到长治市去展销,这样又多了一条致富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