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
主持人:本报记者 吕立勤
主持人: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显示,今年1至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比1至6月份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依然加快5.6个百分点,投资仍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与较高的投资增长率相呼应的是,工业生产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当前工业生产形势看,1至7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7.5%,比1至6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为连续3个月同比增速加快。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看,今年1至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0%,与1至6月份持平。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后我们应如何充实完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下面,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作出相应分析和展望。
姚景源:这是当前需要我们认真关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果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现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从你前面援引的数据就可以明显看到,当前投资增速持续加快,工业增速稳中趋升,消费稳定较快增长,等等。这些的确都是我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局面下,取得的难能可贵的发展成果。借此机会,我还想进一步补充说明一下,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成果外,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势头,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二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三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四是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进一步提升;五是城镇就业继续增加;灾后重建加快推进。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方针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是正确有效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主持人: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投资的实际增长率大约超过35%。但伴随着较高的投资增长的同时,尽管工业增速稳中趋升,消费稳定较快增长,今年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比上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同时也面临着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等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怎么看,怎么办?
姚景源:你提出了一个很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回升的格局还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们一定要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国内情况看,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还比较困难;出口下降、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财政收支矛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尚未根本缓解。从国际情况看,当前国际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领域还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我们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同时,我们还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主持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我们还注意到经济运行的一个细微变化,那就是今年1至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半年还加快0.5个百分点。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姚景源:你的观察非常仔细。这恰恰说明我们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时,更加注重把握好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更加注重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去年四季度以来,已安排四批中央投资共3800亿元。在项目选择上,突出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突出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低了铁路、化肥等项目资本金比率,提高了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等“两高一资”项目资本金比率。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前7个月,第一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5%和36.5%,均高于第二产业;教育投资增长42.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70.2%,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65.9%。这些投资既稳定了当前增长,又增强了发展后劲。你前面提到的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增速依然加快,我个人理解,这与我们的投资安排在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已经出现积极变化有关。从目前我国工业结构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给制造业带来较大冲击,但一些抗周期的行业和高技术产品则受影响较小,比如食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这表明只要我们继续把握好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那么,今后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投资方向,防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呢?此外,我们在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姚景源:首先,必须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当前,由于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存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倾向。为此,我们重点要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具体地说,一是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审批管理,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二是加强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能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三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
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四是严格实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发放贷款;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五是加强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统一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同时,还要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其次,必须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把握好投资方向,继续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一是合理安排扩大投资和经常性支出的关系,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同时,要通过一些差别性财税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科技专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支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对未来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努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和消费热点,使经济回升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三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增长,进一步研究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还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好已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措施,促进居民消费的稳定回升。二是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是进一步抓好农业经济,始终重视并做好“三农”工作,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做好粮食等农产品收购工作和市场调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五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六是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趋势和特征,为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早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