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荆门:
循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本报讯 记者魏劲松、通讯员吴成义报道:近日,在湖北省惟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荆门市,葛洲坝水泥厂节能技改、新洋丰公司节水改造、荆门格林美公司含锡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陆续开工。这是今年荆门市投资110亿元、实施16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起步,预示着荆门市循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荆门特殊的市情出发作出的现实选择。”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告诉记者,该市确立了把循环经济作为新一轮发展总抓手的战略思路,全力发展循环经济。

  荆门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实践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污染者受罚”,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着眼于建立区域产业共生体系、资源共享体系、生态共容体系,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从今年开始,荆门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三分之一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落实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未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目录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地方留成的税收资金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循环经济项目审批、征地、规划、环评、注册等前期工作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

  荆门市以集约集群为目标,培育和发展循环工业,打造石化、磷化、食品三个产值达500亿元主导产业群和机电、轻纺、建材、新能源四个产值达200亿元产业群。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再增值;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目前,荆门市已初步形成了6条首尾相联、共生耦合的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

  荆门市大力推进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荆门热电厂每年产生50多万吨粉煤灰,不仅污染环境,企业每年还要花费500多万元治理,但效果不佳。在解决了粉煤灰掺入水泥原料的技术问题后,粉煤灰变“俏”了,从原来的免费使用到现在每吨价格涨到35元以上。 

  农业循环示范园建设迈出可喜步伐。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养牛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模式发展养牛业,牛粪入沼气池或种植双孢菇,种菇后废料和沼渣用于肥田。仅发展循环经济一项,户均增收近7000元。

  荆门市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追求“绿色产值”;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绿色产品”;综合利用资源,增加“绿色利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已有一大批企业在内部“小循环”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荆门石化形成了利用硫化氢酸性气、低压瓦斯火炬气、工业余热等5条内部循环链,每年不仅为企业带来近3亿元的经济效益,外排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也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0000毫克降到了300毫克。荆门热电厂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排放治理,新鲜水取用量由原来的每年28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500万吨左右,废水达标排放率95%以上,每年减少粉尘排放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00吨。

  与此同时,荆门市还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相结合。对于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近3年,荆门市用循环经济“减量化”指标对投资过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行衡量,先后婉拒10多个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工业项目落户,并对小水泥、小火电、小造纸等行业进行了系统清理。

  循环经济直接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截至目前,荆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5.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10.9%和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