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求古老文化底蕴上的绿色新生 
中国城市科学院 刘 琰

  “南平最有竞争力的是什么?最有优势的品牌是什么?最有特色的产业是什么?”南平市委、市政府给出的回答是————最有竞争力的是生态,最有优势的品牌是武夷山“双世遗”,最有特色的产业是旅游、养生、创意、生物。

  在这样的认识下,南平市需要认清目前的客观形势和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将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与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相结合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南平是福建生态大市、资源大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福建省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为此南平应明确自身作为海西绿色腹地的功能定位,尽一切努力保护好闽北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闽北加快崛起,成为海西生态腹地。科学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旅游、生物、养生、创意等特色产业,加速产业集聚,成为海西经济腹地。依托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做精做美南平中心城市,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闽北城镇群,成为海西后发腹地。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托自身亚热带山地资源

  南平属典型的湿润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土壤深厚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4.6%。是闽江两大主要支流建溪、富屯溪的发源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更是为南平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南平充分发挥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创建了“山田水林路统筹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山地主体综合开发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山区农业多样性优势,走农工商结合之路,创建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今后如何在生态立市的战略下,更好地遵循循环经济原理,利用自身资源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环境的同时做好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打响武夷山“双世遗”的优势名牌

  南平拥有“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它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是南平旅游的代表。南平不仅有保护好世界遗产的重要责任,更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意识到其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所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产业潜力,把资源保护与新产业、新经济有机融合起来,发挥武夷山“双世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寻求多元化的产业路径来丰富武夷山品牌内涵,弘扬武夷山千年彭祖文化,将南平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壮大,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总之,南平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意识到自身与周边城市的优势和劣势,借助于大力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时机,利用好独有的生态人文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突出绿特色,做好绿文章,让南平这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城市在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焕发出蓬勃生机。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