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农村·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阅读
引进优秀人才 推动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瞿长福 管 斌

  记者在孝直村采访,感受到的是火热旺盛的经济发展气象。

  1987年以前,孝直村工业总产值不足2万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孝直村变化翻天覆地。2008年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利税35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670元。今年上半年,孝直村工业产值达到1.1亿元,销售收入9000万元,上缴税金450万元。

  孝直村起初没有什么真正的工业。传统的工业就是五七工厂、油房、木匠、铁匠。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那只能算是家庭作坊。 

  1987年起,村里投资30万元搞企业。1992年村里新上了机械制造厂、铸造厂、铆焊厂等项目。但是村里的企业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快速发展。

  几经分析,孝直人决定在村里建“人才楼”。当时有些人想不通。认为村里建企业要花这么多钱,何况村里现在又没多少钱,建这个楼干什么?但是楼还是建了起来,并且让村里的“土人才”、经营骨干第一批住上了“人才楼”。后来村民们都明白了,这叫“筑巢引凤”。 

  引进一位好人才,上一个好项目,发展一个好企业,带动几个好企业,支撑一个好产业。村里出台政策:凡引进的人才可享受本村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有重大贡献的可在济南、平阴县城享受住房一套,并妥善解决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对引进人才的牵线搭桥者给予现金奖励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才进的来,留的住,能安心。

  衬套厂厂长陈士勇就是被这些政策吸引到孝直村来的。衬套厂在陈士勇的带领管理下,经过十几年来的努力发展,企业效益连年增长。双金属衬套的年销售产值已从当初的几十万元,发展到了现在的年销售产值1000多万元。 

  1997年,齿轮厂厂长韩忠敏在陈士勇的引荐下来孝直村创业。企业是合作形式,村里负责建厂房,买设备,韩忠敏负责管理、生产、技术、销售等。当时投资了80多万元。1998年村里再次完善了招商措施,来村创业发展的人才更多了。2003年6月,在齿轮厂的基础上又新上了机油泵项目,并于2006年迁入新厂区。2005年投资1200多万元的汇源弧形齿轮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齿轮厂的发展还带动了个体企业“机械配件厂”的建成。  用人才引进人才,用企业带动企业的发展,这就是孝直村工业强村富民的路子。汇九齿轮一跃成为村里的龙头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以其6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1.3亿元的年产值、500余人的职工队伍,在行业内大展风采。在汇九齿轮厂有一支由6位高级工程师、19位工程师及46位技术员组成的研发团队,集产品制造和新产品研发于一身。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严格高效,信息通达准确。使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及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每月都在提高,产品为国内著名企业提供配套,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汇九齿轮厂的发展是孝直村实施工业强村战略的一个缩影。“靠诚信吸引人,靠事业激励人,靠感情凝聚人,靠待遇留住人”这是村里一直坚持的原则。现在村里有专业技术工程人才100余名,他们的到来,有效的促进了全村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经商加工业的发展,来这个村经商办店的不断增加,目前在该村驻地有经商户近800户。孝直村的青年可以在自家门口上班,去年仅全村企业发放工人工资1800多万元。孝直村80%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60%的家庭拥有自己的致富项目。私家车,电脑、数码摄像机等高档电器和时尚消费品已经走进孝直村寻常百姓家中,成为村民生活宽裕、精神富有的象征。

  有了经济实力的支撑,孝直村的精神文明之花开得更亮丽。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1998年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2000年又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村里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今年1月份,孝直村通过复核,再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