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金融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创新产品“浙元一期”诞生记
  浙商银行资金部副总经理沈滨(右三)正在宣布“浙元一期”产品获超额认购的消息。   本报记者   喻 剑摄

  中国债券网和中国货币网日前发布《浙元2008—1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信托受托人报告》,《报告》显示,6.96亿元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浙元一期”的优先档已经偿还完毕。记者从浙商银行了解到,资产池内全部贷款中,仅剩一笔将于今年9月末到期的贷款未偿清。 

  作为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活动中,唯一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设计的证券化产品————“浙元一期”有着怎样的设计?资产证券化能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什么作用?银行专业人员如何把控各环节风险?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浙商银行资金部相关人员,并记录下这一新生金融创新产品“诞生”的过程———

  口述:浙商银行资金部 骆峰

  记录:本报记者 喻 剑

  资产证券化,在许多金融专家眼中,是金融创新绕不开的重点。尽管2005年开始,国内已有建设银行与国开行试点的先例,但对于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这一跨越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的创新业务仍显陌生。

  这次我行发起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简单来说,就是把我行已经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打包,出售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这些资产证券化,出售给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

  前年7月,我们开始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并确定了推进该项业务的宗旨:第一,总行负责人带队,聘请经验丰富的知名投行、评级公司、律师、会计师加盟,抽调全行业务骨干,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化团队;第二,选择优质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构建资产池,确保投资人利益;第三,作为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本着“把事情做成、做好”的原则全力完成试点工作。

  “筛选中小企业贷款资产,以使资产达到增信为目的,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筛选标准选择的中小企业贷款,必须能增强市场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能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

  在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所有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资产池的构建。

  在具体筛选时,首先要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满足证券化项目的一般要求;第三,要达到增信的目的,必须能增强市场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能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结果;第四,这个标准必须符合浙商行的特点,尽可能降低协调成本,避免因贷款证券化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最后一个因素的考虑几乎贯彻了项目推进的始终。

  这样的筛选进行了3轮,到去年8月银监会批文下达时,此前上报的资产池在历时半年后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已经到期,有的客户退出,有的已经不合要求。经过第三次筛选资产池,我们最终确定了大约6.96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资产池。 

  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我们拟定了具体的入池标准,如对企业的存续期、经营地点、信用记录、与银行业务往来的情况等。从实际筛选结果看,“浙元一期”80笔贷款中有78笔借款企业存续时间在6年以上,有47笔借款人存续时间在8年以上,大大优于此前设定的存续时间4年以上的条件。此外,为了提高资产池的安全度,所有借款企业还要有浙江省内已建成房地产作抵押担保。

  “与合作中介机构的谈判,涉及权利义务,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几乎在每一次的电话会议中,都会有‘舌战群雄’的场面。”

  整个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最终都必须以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这些合同文件包括《承销协议》、《信托合同》、《贷款服务合同》和《资金保管合同》等。

  与中介机构的谈判,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为涉及权利义务,每一方都会据理力争,毫不留情。几乎在每一次的电话会议中,都可以听见某位代表“舌战群雄”的场面。

  经过十多次的电话会议,各方在交易结构的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将制作申报材料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从2008年3月19日开始,连续熬夜加班的日子开始了。直到22日晚7点,我们接到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的评级结果,然后开始完善材料。

  次日凌晨5点半,所有材料定稿,我们才走出大楼。此时马路上行人寥寥,夜色微凉。

  “三个档次的订单基本落实,优先A级投标倍数达到1.454倍。成果来之不易!”

  在发行前,一个事关成败的关键问题,就是证券的最终销售。

  “浙元一期”采取了按风险级别分三档销售的模式,分为优先A级(中诚信评级AAA级)、优先B级(中诚信评级A级)和次级档(不作评级)。其金额占比分别为79%、9.5%、11.5%。

  风险程度高低不同的证券,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差别也较大,尤其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扩大的背景下,评级较低的债券如何实现顺利认购?

  我们决定通过发掘我行长期建立起来的交易对手资源,来确保销售成功,最后有惊无险。到召开推介会时,三个档次的订单已经基本落实。

  2008年11月12日,我们在会议室簿记建档,“浙元一期”优先A级投标倍数达到1.454倍,出现了超额认购。投资者队伍中,有基金公司,还有不少企业,销售业绩来之不易!

  上午12点,当传真机吐出最后一张5500万的订单时,大家平静地合影留念,简短地互道祝贺。

  11月14日,信托正式设立。至此,“浙元一期”成功发行。

  “即便在去年第4季度,‘浙元一期’的资产池也未出现不良的情形。这一方面得益于银行对资产池的严格筛选,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把证券化贷款看作自营贷款管理,内部规范比较到位。”

  “浙元一期”从立项到发行的过程,也恰好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渐强的过程。产品的销售中,投资者表现出对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产品的担忧,多少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在去年第4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时候,“浙元一期”的资产池也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现在,6.96亿贷款已经基本偿还完毕,池内只剩一笔将于9月末到期的贷款。

  与国外证券化产品流水式、标准化操作不同的是,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有两大标准:一是资产池的严格筛选,这规避了不合格资产的进入;二是银行把证券化贷款看作自营贷款管理,内部规范比较到位,这就规避了“道德风险”。

  毫无疑问,“浙元一期”的发行,为浙商银行探索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形成“通过发行金融债等途径主动负债———募集资金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资产证券化”的良性融资循环,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合理之处。不偏离其本来面目,并施以审慎监管,应该是包括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创新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