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的变化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访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兆伦
本报记者 赵晓强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就来过中国。加入花旗银行工作后,1991年我再次来到上海,之后便经常到中国出差,18年来中国的变化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兆伦愉快地谈起他与中国的故事。

  1991年,欧兆伦时任花旗银行证券托管部主管,来中国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做B股美元清算方面的工作,他当时每周在上海工作2天,深圳工作2天。之后,尽管任职花旗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和部门,但欧兆伦一年总要到中国几次。

  “去年4月我开始担任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把家搬到了上海,长住上海。我们目前在中国8个城市设有分行,我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上海,一半的时间去往全国各地。”

  “中国金融事业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一是外资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大。1991年内地只有很少几家外资银行,现在,在上海和其他城市,外资银行越来越多;二是科技水平极大提高,当时银行业还比较落后,现在中资银行科技发展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许多产品都很先进;三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以前仅有人民银行一家,现在建立起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联合协作的监管体制,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人才培训力度加大。从前,中资银行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现在整体水平已大幅提高,非常有竞争力;五是产品不断丰富,以前只有储蓄,现在贷款、理财、企业风险管理、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产品不断出现;六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银行开始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化管理。”

  在中国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花旗银行在中国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1983年花旗仅在深圳有一个办事处,只有几名员工,今天花旗在中国有8个分行,有员工4000多名。去年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年净收入比2007 年增长95%,达到人民币13 亿元。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强劲表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持续增长能力。

  “我们在中国发展,与中资银行互相学习,‘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老师’,这种良好的竞争合作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采访结束时,欧兆伦热情地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非常高兴地代表花旗银行对此表示祝贺,未来中国依然是花旗银行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期待着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