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全国生态市建设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繁荣、经济发达高效、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所辖七区五市均被评为环保模范市(区),青岛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好评。
一
牢固树立生态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理念先行,把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作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倡导绿色文化。把生态市建设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按照教育为先导、建设为根本、创建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和引导节约和环保的社会价值观念,使“健康生活、文明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二是倡导绿色创建。把生态市建设与“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强化领导责任、监督检查、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对各级各部门既考核GDP又考核COD,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
积极优化生态布局。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功能的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当前我市正在实施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建设蓝色经济区这两大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都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首要位置,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上述战略思路编制形成了《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二是坚持城乡一体。根据“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我市确定了城市核心圈层、内圈层、外圈层梯次拓展、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区延伸到农村,从沿海拓展到腹地,在城与乡、陆与海的统筹中实现积极有效的互动。特别是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以城带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明先进村镇,促进了城乡之间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功能互补。以青岛中心城区为主城,崂山、黄岛、红岛为辅城,周边拱卫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组团,打造“一主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建设国际化、生态化、花园式现代化新城区。主城、辅城、组团分工合理、功能互补,以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三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一是严格环境准入。所有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环保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对市区老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重建升级,决不因经济发展而付出环境代价。二是强化节能减排。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强制淘汰明显高于同行业能耗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0.5%和4%。三是壮大生态产业。注重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型、环保型和资源集约型的新型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整体效益。四是加强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青岛生态市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把青岛建设得更加亮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