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城市如何建·案例篇②
青岛:城与乡互动 山与海交融
本报记者 隋明梅 顾 阳 胡考绪

  “这是我们青岛特有的崂山耐冬,冰封雪飘的时候,它却绿树红花、气傲霜雪,漂亮得很!这是国槐,这是胶东海边最名贵的核桃楸……”在青岛石老人生态园,曲孝琢如数家珍地“点评”着山间的树木花草,眼中流淌着爱与骄傲。

  如果不是曲孝琢当年的坚持和建设生态公园,这片面朝大海背靠崂山的葱郁山林,早已被水泥森林所替代。

  “绝不能为挣几个钱,就把这片青山卖掉了!”作为青岛石老人村的党委书记,曲孝琢以种种理由“软硬兼施”拒绝了无数开发商的购地要求。他要让海滩上那尊石老人的眼前永远有绿色的森林可以看,要让子孙的子孙们看到自己的家园石老人是一个山海相依、石人与树木相望的人间美景。“卖了这片地,把钱分给村民,我们这儿可能会是当时青岛最富的村,但那是短视的,是吃子孙饭。这是一片不可再生的资源,更是一处不可替代的美景,保留下来,可以为全社会所共享,更是我们家园永续发展的根本。”曲孝琢对记者说这话时情绪仍然很激动。

  为保住这个“根本”,曲孝琢带领村民在1200亩山地上恢复引种了186种胶东名贵树木和数百种花草,这些树木花草成就了一个青岛新景区————石老人生态公园。这片城市中难得的“氧吧”,不仅每年接待数十万观光休闲客,还安置了180多名原村民就业,取得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曲孝琢和石老人生态公园的故事,只是青岛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2004年青岛出台了《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了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任务和目标建设责任,全力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繁荣、经济发达高效、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所辖七区五市均被评为环保模范市(区),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

          

布局 城乡一体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构想下,青岛努力把生态建设从主城区延伸到广大农村,从沿海拓展到腹地,在城与乡、陆与海的统筹中真正实现一体化互动

  从青岛市区向西过胶州湾经青岛开发区,就进入青岛最西边的胶南市。

  这座山海间的小城,中心城区不是标志性建筑而是一条宽宽的河和河套湿地,七八个建筑组团散落在山海间,各组团因湿地和林地而有机相连。这座以湿地为中心的小城,还记录着一个“宁舍8亿人民币,不丢一片湿地”的故事。

  原来,在胶南市区有一片约1100亩的城市湿地,因为地处市区,被多个开发商看好。按照当时地价出让,政府可以轻松获得8亿元收益,而当时胶南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5亿元。然而,胶南市委、市政府却采纳了专家意见,不仅永久保留下这片我国北方少有的芦苇湿地,还投巨资在国家森林公园内恢复了另一片湿地。城市湿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很多项目和投资也慕名而至。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的愿望。一个好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生态的城市。”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说。

  作为青岛的一个远郊市,胶南也曾有过一段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期。“那时候,一走到海边,就能看到一层冒着泡泡的白沫。怎么办?没有其他选择,我们一次性关掉了15家排污企业,其中包括我们胶南最大的一家韩资企业。”

  张大勇告诉记者,表面上看损失很大,但这砍掉的15个企业,换回的是一个集聚了超百亿元投资的生态度假区,“环境解决了,生态度假产业就上来了,我们不吃亏!”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青岛其他各县区多有发生。从2001年开始,青岛市就明确了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坚持城乡统筹的目标,不仅如此,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还成为青岛市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下,青岛市确立了“城市核心圈层、内圈层、外圈层梯次拓展、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把生态建设从主城区延伸到广大农村,从沿海区域拓展到内陆腹地,在城与乡、陆与海的统筹中真正实现积极有效的互动。

  为此,青岛市全面调整了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加快组团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发展框架。与此同时,青岛市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饮用水改造、城市清洁能源普及、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青岛市还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载体,持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促进了城乡之间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截至2008年底,该市半数以上的村庄(社区)基本实现了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和美化,累计建设了5万余户沼气池和1150余座“四位一体”的生态能源模式大棚,涌现出的一大批文明生态先进村镇,正成为青岛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城市的亮点。

实施 规划先行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个“蓝图”的话,那么生态规划就是一个“绿图”,美好的蓝图必须建立在绿图的基础之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滨海风光是青岛的形象标志,新建的青岛国家级开发区————黄岛也一袭老青岛的风格,把个工业产业聚集之地生生建成了一个生态之城、宜居之地。在黄岛14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唐岛湾、连三岛、鹿角湾、石雀滩……像一颗颗翡翠,绿得晶莹,绿得夺目,与礁石、海浪和蓝天白云交相呼应,让这座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重镇成为今日生态青岛的生态建设示范园。

  为了保护好这天赋的自然环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之一,当地政府将区内运营的315辆出租车全部改换了“食品”————由喝汽油改成了天然气。海博出租车公司驾驶员赵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天然气的价格每立方米3.77元,93号汽油每升6.02元,我的车每天跑500多公里,一天能省下80多元呢!”

  “油改气后,区内运营的出租车每年可节约燃料费用300余万元,可减少排放数百万吨,可谓双赢。”青岛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唐晓程告诉记者,为了把开发区建设成生态园区,开发区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把关和监督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和市民树立生态意识,从而形成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生态环保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环保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高效的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至关重要。”青岛市市长夏耕说,青岛实行生态环保“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倡导“绿色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和干部把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在决策、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对各级各部门既考核GDP又考核COD,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

  据悉,青岛市倡导的“绿色行政”,主要有四方面内容,首要的是建立科学规划机制。青岛在全国较早地编制完成了《青岛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青岛市人大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议》,作为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政府定期向人大专题汇报生态市建设情况。青岛市同时还配套编制了环保、循环经济、绿化和水利等多个子规划,下辖的三区五市全部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80%的镇也分别编制了环境优美镇规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区镇三级生态规划体系。

  组织领导机制是落实“绿色行政”的关键环节。青岛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和释放。青岛市财政还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村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了村村通。

  此外,青岛市还积极倡导绿色GDP的发展理念,把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等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实行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双重考核”,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我们有一个体会: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个‘蓝图’的话,那么生态规划就是一个‘绿图’。美好的蓝图必须建立在绿图的基础之上。”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说。

发展 转变方式

  通过优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型、环保型和资源集约型的生态产业,青岛正努力通过增长方式的改变,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

  作为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并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城市,青岛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做到“生态优先”,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青岛开发区是青岛市的生态示范园区。在这里,记者走访了金晶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压延玻璃生产供应企业,金晶集团长期使用重油作为生产燃料,虽然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但逐年增加的产能,使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为此,公司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煤气代替重油”节能技术,仅此一项每年即可为公司降低成本上亿元。

  “以创新促升级,积极推进技术改造,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让我们保持了从容和自信。”金晶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娟说。

  如今,向节能减排要效益、向循环经济要效益,通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岛企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姜宗敏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青岛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了0.5%和4%。”

  与此同时,青岛市努力培育、壮大生态产业,通过优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型、环保型和资源集约型的生态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这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青岛开发区,一个叫千禧龙的住宅项目,供热和制冷用上了海水源热泵技术,这不仅开创了全国商品住宅使用海水能源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利用海水能量,比使用传统电力空调节能50%以上;采用三驱逆推往复式机械炉排炉技术的再生能源垃圾发电项目,不仅避免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每年还可发电6622万千瓦时;在青岛钢铁公司,铬渣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在全国率先完成,钢渣、白泥、电石泥等资源化利用难题也相继成功破解……

  青岛还创建了国内首个国家级静脉产业类工业示范园,在胶南建立了全国首家国际环保产业园,先后建成了城阳区循环经济示范区、胶州湾新产业基地生态工业园区、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等。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岛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包括生态旅游、港口物流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1957亿多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一个以高端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目标,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青岛已初步形成。

  借助奥帆赛这一契机,青岛市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心城区为主城,崂山、黄岛、红岛为辅城,周边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组团”的“一主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通过“资源共享、产业互动、错位增长、一体发展”,推进青岛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青岛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青岛的生态环境,是青岛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岛市市长夏耕说,未来,青岛将继续不懈努力,让青岛的天更蓝,水更清,使青岛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城市。

  图1 凤凰岛中部的唐岛湾。凤凰岛以其蓝得纯净的海面、绿得透彻的园林和新得有品位的城市建筑布局,吸引了北京电影学院等数十家国内一流文化创意类学校落户。

  图2 黄岛绿色生态城区。科学的规划与生态化开发,让黄岛开发区成为生态之城青岛市的生态园区建设典范。

  图3 胶南市中心湿地。因保护了这条河及入海口湿地,胶南这座海滨小城的市中心便有了水的灵气。

  图4 石老人生态观光园一角。因留住了这片山林,青岛人便多了一个登山观石老人的休闲观光之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