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当前,影响我国船舶工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造船产能严重过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过程中忽视“调整”而片面强调“振兴”的做法令人担忧,“在当前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各地政府及众多船企只有以大局为重,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发展规划,切实把造船产能调整工作做到位,才能更好地促使全行业形成合力,顺利渡过难关。”

  据介绍,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调整振兴规划。而这些规划名称中虽有“调整”二字,却大都片面强调了“振兴”,即如何设法保存乃至继续增加该地区的造船产能,并没有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点。“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规律,它将严重影响全国整体造船产能的调整。”张广钦强调。

  7月14日,湖北省召开全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工作会议,对船舶行业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11年,完工量200万吨,总产值达500亿元;到“十二五”末,完工量达到500万吨,总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

  对“十二五”目标的完成,湖北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处长罗良斌有自己的“一笔账”:500万吨中,武船和青船各完成200万吨,其他船厂100万吨,“目标肯定能完成。”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今后三年,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的扩建项目”,罗良斌表示,这主要针对目前产能已严重过剩的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成品油轮等领域,“我们的品种大多数是化学品船、海洋工程等特种船舶制造,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范围,影响并不大。”

  一方面船价、船舶需求量在下降,而另一方面,我国造船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很多船企以前获批的扩建项目仍在进行,大家都很矛盾,一方面不愿意放弃产能的扩大,一方面又没有订单。”业内人士表示。

  地处芜湖的新联造船公司稳坐安徽造船业第一把交椅,其三山造船项目于去年底开工,总投资20亿元,工业用地2000多亩,分两期建设。据新联公司总经理助理江焕祥介绍,企业争取5年内完成“双百工程”,即“达到年造船5万吨级以下船舶100万吨,100亿元销售收入”。他坦言,国际金融危机对造船业的影响至少要持续3年—5年,虽然新项目建成后公司造船能力迅速提高,但销售收入能否达到预期,谁心里都没有底。

  据安徽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处处长郭正习介绍,《安徽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安徽省将形成年造船能力450万吨,达到造船完工量350万吨,年均增长40%以上;到2020年,安徽船舶工业将实现跨越发展,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而《江苏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1年,全省造船能力达1600万吨左右,造船完工量达1300万吨,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世界的十分之一左右。

  专家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造船能力面临严重过剩的整体形势下,仍然有一些大型造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或准备上马。

  为避免出现大面积产能过剩,国家特别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调整”置于“振兴”之前,意在通过“调整”现有产能实现行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除《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内的造船项目外,各级土地、岸线、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不再受理其他新建船坞、船台项目的申请。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基础设施项目需报国家核准。今后三年,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的扩建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并购将成为解决产能过剩、加快结构调整的一个有效措施。《规划》明确表示: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同时,《规划》还在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方面做出了安排,指出要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船舶企业,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项目,鼓励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船市调整期为我国加快淘汰落后和不成熟造船产能提供了绝好的外部条件。”张广钦说,“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如形成合力,将彻底地挤出船舶行业中的‘泡沫’,进而推动全行业实现科学发展。”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