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油”一词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并不陌生。旧日照明,大多使用煤油点灯,因为依赖进口,“洋油”盛行,并成为旧中国工业落后、经济上严重依赖外国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一代代石油工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国石化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点燃工业腾飞的“火炬”。
作为新中国炼油工业“摇篮”的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巨变。
如果说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让中国摘掉“贫油”帽子,那么以抚顺石化为代表的炼油企业,让中国告别了“洋油”盛行的历史。
这家石化企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抚顺炭矿制油工场,以当地的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人造石油。新中国成立后,抚顺石化工业诞生出了石油一厂、二厂和三厂,到1959年抚顺石化页岩油产量占全国80%以上。
1960年大庆油田开发后,抚顺石化开始加工大庆原油。1965年,我国炼油技术“五朵金花”实现全面突破,其中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就诞生在抚顺石化,使当时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汽煤柴和润滑油等产品自给率达100%。
改革开放后,石化工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经过持续重组后的抚顺石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炼油生产基地。
60年来,抚顺石化原油加工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9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971万吨/年,增长了109倍;产品总量从2.7万吨/年,提高到778万吨/年,增长了287倍。60年来,抚顺石化累计加工原油3.34亿吨,实现利税452亿元,为全国各地输送了2万多名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抚顺石化是我国石化工业巨变的一个例子。统计显示,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天然气产量为0.07亿立方米。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0亿吨,天然气产量为760.8亿立方米。
1949年,我国仅能生产l2种油品。2007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炼油大国。2008年底,全国原油加工量为34206.6万吨;生产乙烯1025.6万吨、合成树脂及共聚物3129.6万吨;形成了3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中国正从石化工业大国向石化工业强国迈进。”抚顺石化总经理李若平充满信心:“我们将抓住机遇,建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创建‘百年企业、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