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浙商银行还只是一个‘孩子’。”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说。
浙商银行成立于2004年。5年来,这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特色经营,强化风险管理,不断“识势、顺势、借势”,实现了资本、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快速发展。
截至今年7月末,浙商银行的总资产达到1208亿元,存款余额1060亿元,监管资本达到106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不良贷款率为0.33%,拨备覆盖率达到350%。2008年,浙商银行的净利润6亿元,资本利润率为18.23%。
坚持特色经营 实现长远发展
“银行的生存,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风险控制的能力;银行的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龚方乐反复提到“特色”二字。在他看来,特色是银行的灵魂。
在特色经营思路的指导下,浙商银行坚持以公司银行业务为主体,以小企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营战略,小企业银行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超业内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7月末,浙商银行1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36.76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17.2%;其中,单户贷款余额500万元以下的一类微小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7.57%,超过了该行全部贷款的增幅,这在今年以来全国中小企业贷款增幅明显低于大企业贷款的背景下尤为难得。投资银行业务也实现了多点突破,除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外,还实现了发放中小企业并购贷款、牵头发放银团贷款和主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等创新实践。
龚方乐告诉记者,为使特色经营的效益更加明显,浙商银行提出“识势、顺势、借势”的理念,坚持抓住形势变化中的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极摸索特色机构发展模式,巧借与浙商有天然联系之势,沿着浙商投资路径进行机构布局。目前,浙商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绍兴设立了11家分行级机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格局基本形成。浙商银行还根据不同类别业务的特点,大力推进特色机构、专营机构的发展,设立了业内首家小企业银行业务专营支行。目前,浙商银行共设立小企业专营支行等专营机构19家,占全行机构总数的57.58%。
加强风险管理 促进良性增长
“强化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龚方乐说,要加强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必须对经济形势的未来走向有所预判,尽可能提前化解潜在风险。
龚方乐坦言,国际金融危机使浙商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深度“中考”,甚至是局部“大考”。通过对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经济走势的预判,浙商银行在2007年下半年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提出并实施了以调整结构为重点的若干举措,及时提示和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这为浙商银行应对“风险中考”赢得了先机。数据表明,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3%,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据介绍,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坚持实行各类风险统一管理的风险管理体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垂直管理为主,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以网状控制为主,建立了风险监控官、风险联络员和合规经理队伍,强化了风险管理信息传递渠道。
浙商银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风险监控官制度。总行对有授信审批权的分支行派出风险监控官,风险监控官对总行负责,主管派驻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行使授信否决权和风险监督权,但无审批权,从而与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形成制约,主要负责人为风险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监控官为第二责任人。如此一来,分支机构既能按全行统一理念有效管理风险,又能迅速适应当地市场拓展业务,满足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对贷款效率等服务的需求。
“这一制度促进全行形成了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规范,有效地保证了所在单位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良性发展。”龚方乐说。
继续夯实基础 打造特色银行
经过5年的基础打造,浙商银行初步打好了银行生存的资本基础、增强竞争力的特色业务基础、有形网点和网上银行相结合的网络基础、有效管理的内控基础和团队基础。
龚方乐表示,浙商银行将继续快速推进经营发展战略,不断扩充资本规模,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以全国经济发达区域为主市场,着力发展优势业务,逐步使之成为主导,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他表示,按照“一体两翼”的经营战略,浙商银行将继续深入探索两大特色业务。小企业银行业务重点是加快推行专业化经营模式;投资银行业务重点是有效融合和发挥智力、渠道及资金优势,着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在条件成熟时,对两大特色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到2015年,浙商银行的特色业务将体现得更加鲜明,长期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到2020年,浙商银行将发展成为经营有方、富有特色、业绩优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商业银行。”龚方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