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乡飘茶香 名茶富农家———安徽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韩 叙 白海星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黄山绿牡丹……这些名茶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安徽。作为全国产茶大省,安徽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如今茶经济已成为安徽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推行科技兴茶———

担当科技兴农的先锋

  品质的基础在科技,安徽大力推行科技兴茶战略,重视依靠科技种好茶,保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黄山市是安徽茶叶重要的主产区。出黄山市休宁县城一路向北8公里,就是渭桥乡霞溪村。如今,这个小小的村庄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已是赫赫有名。

  霞溪村有个多维生态农庄,记者走进农庄大门,满眼尽是大朵大朵的花,这里与其说是个茶园,不如说更像个花园。

  农庄负责人陈光辉说,这些都是木槿花。木槿花的花期很长,花蜜能够吸引专门克制茶树虫害的蜂类和蚁类。“只要在茶园里种上了木槿花,就再也不用给茶树打农药了!现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人们已经开始流行食用鲜花。这种营养丰富的木槿花就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每年仅销售木槿花这一项就能为农庄带来不少收入。”

  陈光辉管自己的种茶方法叫做多维生态立体茶园。这种栽培模式在茶园里实现乔灌草相结合,深根系、浅根系相结合,地表、地上、地下相结合,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同时,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生物链实现环环相扣、相生相克、动态平衡,从而创造良好的宜茶环境。

  “你看,这就是明日叶。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只要种上了明日叶,茶园里再也不用喷除草剂了!”

  陈光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无公害茶叶的市场平均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20%左右,加上明日叶、木瓜、三叶草等的销售收入,再加上节约的农药、化肥开销,每亩茶园可增收万元左右。

  在安徽,像陈光辉这样一门心思搞科研,全力以赴兴茶业的人还有很多。这要得益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的科技兴茶战略。

  在安徽省黄山市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基地负责人老姚指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无性系良种茶园。与一般农作物不同,茶树要保持种子质量,不能通过授粉实现有性繁殖。所以无性系良种的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地方茶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老姚的繁育基地就是附近著名的无性系良种集散地。自2007年建成投产至今,短短两年间,老姚家的种子不仅辐射了周边的县市,在全省范围内也打出了名气,2008年更是远销浙江、湖南、湖北、福建等省份。

  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表示,品种是产量和品质的基础,推广无性系良种对于黄山市茶产业发展来说是个关键环节。据统计,4年来,黄山市共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10多个,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9个,总面积达1020亩,年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8000万株左右,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总面积达8108亩,比例较规划前提高了七个百分点,达到10.4%。

  大别山区的六安市是安徽茶叶的又一个主产区,该市市长张韶春介绍,六安市委、市政府从抓品牌、品质、品位入手,强力突出“六安瓜片”产地、工艺和品质的独特优势。该市新近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拟订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六安瓜片有机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标准化加工厂房及清洁化、机械化加工工艺研发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大化坪有机生态茶园;投资1200万元的六安瓜片智能机械化加工生产线研发与推广项目等。

  据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刘永春介绍,为了振兴茶产业,安徽省连续多年开展茶叶振兴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2009年起,安徽省又开始实施茶产业“241”工程,力争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新开辟茶园2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重提高到40%,全省茶农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扶持茶农致富———

展现欣欣向荣的活力

  发展的基础在茶农,安徽各界意识到,只有让茶农富了,茶产业才能发展,茶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茶农们忙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繁忙的采茶季节终于结束了。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家家户户的存款又增加了。这个不到20户人家的小村子,今年春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万元,茶叶均价达到每公斤2200元左右,茶农人均收入约15万元。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和惟一产地,猴坑村种植猴魁的历史已有百余年。早年间,因山路崎岖,茶叶只能乘船经由太平湖运往各地,所以被称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当之无愧的传统名茶,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和证书。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将其作为国家礼品茶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太平猴魁”一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受挫,当地茶农种茶的热情也渐渐低落下来。

  为改变这种现状,近几年来,黄山市把茶产业尤其是“太平猴魁”茶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专门出台了发展规划,每年还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品牌塑造、龙头企业培育等。目前全区优质茶园面积达到5.5万多亩,其中“太平猴魁”茶园面积有2.9万亩左右。“太平猴魁”传统手工工艺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平猴魁”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茶叶价格也呈现跳跃式攀升,鲜叶的收购价格也水涨船高。猴坑村的茶农脸上重新绽开了笑容,种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熙将公司旗下的合作社分为松散型、紧密型。他介绍说,对于松散型合作社,公司主要负责对茶农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引导他们种植良种茶,同时提供生物农药等配套措施。到了采摘季节,公司根据茶叶品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部分收购。而对于紧密型合作社,公司则对茶园进行全程指导,茶种选择、生物农药和杀虫剂的选用、茶树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各个环节都有公司和当地农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鲜叶的质量得到极好的保障。除了以更高的价格收购鲜叶外,公司还对部分出色的茶农给予10%—15%的返利,提高了茶农的收入。

  六安市市长张韶春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下,六安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生产规模方面,全市现在茶园面积45.77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25万亩。全市有名优茶精初制加工厂、生产企业约860家。2008年全市生产干茶1.3万吨,产值近5亿元;在品牌建设方面,全市形成了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兰花、华山银毫、舒绿炒青五朵金花齐放的品牌名茶发展格局。张韶春表示,茶产业是六安的传统产业,必须鼎力支持;茶叶是六安的一张名片,必须全力打造;茶经济是山区人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必须着力拓宽。

  今年初,六安市举办了首届六安瓜片机械化生产推介会暨六安瓜片常温保鲜技术新成果展示会,展出了来自安徽省内外有关厂家的茶叶自动加工设备和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六安瓜片充氮自动包装机等,受到茶农、茶企业的普遍欢迎。 

  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安徽省茶产业已连续8年实现增产增收。目前,全省17个市105个县(区)中有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茶农300余万人,全省从事茶叶加工经营的人数超过100万。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0%以上,重点产区甚至达到50%。

打响茶品牌———

散发迷人持久的芳香

  品牌的基础在品质,安徽从政府到企业通过提高茶的品质,施展营销、宣传、文化诸多手段,打造茶叶品牌。

  提起徽茶,就不能不提到“黄山毛峰”,不能不提到“谢裕大茶行”。

  1856年,18岁的谢正安(编者注:1838年—1910年,安徽歙县漕溪人)开始做茶叶生意。当时,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已经成为上海最著名的两大茶叶品种。为了开拓市场,谢正安在黄山云雾茶的基础上,借鉴徽州炒青“屯绿”的工艺自创新品。他创制的新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故取名“毛峰”,后又更名“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茶香叶嫩、形似雀舌,在上海市场一炮打响,一时间成为沪中珍品。谢正安在上海漕溪路开创的“谢裕大茶行”也因此生意兴隆。

  谢正安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谢裕大茶行”逐渐败落下来。

  改革开放后,谢正安的第五代传人谢一平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那么谢正安创办的“谢裕大茶行”就会彻底淹没在浩瀚的商海中。

  1992年,谢一平回到家乡漕溪,创办了漕溪茶厂。凭借多年来在茶叶收购与营销方面积累的经验,谢一平在坚持种植、加工名优茶的同时,注重发展茶叶品牌,于1997年注册了漕溪商标。2002年,该商标被评为首批安徽省著名商标。

  2006年秋天,安徽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谢裕大公司成长为一家集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公司十几年来抓质量创品牌的企业战略。

  谢裕大总经理孙超介绍说,为了保证茶叶质量,谢裕大从茶种选购到施肥、除虫、管理、鲜叶采摘,每一个环节都有公司或者当地农技站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从源头入手抓质量,这是谢裕大打响茶叶品牌的第一步。

  谢裕大公司共投资3000万元,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建立了多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基地,同时配以清洁化、机械化黄山毛峰生产线,实现了茶叶生产不落地。从工艺入手抓品质,这是谢裕大打响茶叶品牌的第二步。

  2007年,谢裕大公司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安徽省首家茶文化博物馆————谢裕大茶叶博物馆。从历史到现实,从品茶的步骤到文人墨客品茶的故事,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前来参观。从文化入手提升茶品牌的内涵,这是谢裕大打响茶叶品牌的第三步。

  多年来,安徽省一直致力于打造茶叶品牌。一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财政、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支持,力争到2012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0户。另一方面,加大推介力度,构建营销网络。

  同时,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有关各方共同策划出一整套安徽茶叶名牌的打造方案。除了启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等名茶的品牌工程外,安徽省还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举办采茶节、茶艺表演、品茶会、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茶产品展销会等,每年还组团到国内各大城市进行巡回宣传。

  今年4月,由上海和六安市联合举办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第九届中国六安瓜片茶文化旅游节在上海拉开帷幕,国内外客商3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六安市委书记、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名誉主任汤林祥说,上海、六安以茶为媒,两节联办,两地互动,声势共造,发展共赢,繁荣了茶文化,推动了茶经济,提升了六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工艺取胜———

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创新的基础是执著,安徽一批茶艺工作者是执著的爱茶人,他们将茶叶变成一门艺术。

  2008年10月28日,来自黄山市歙县汪满田村的茶农代表一行20余人为茶艺专家、歙县科技实验站原站长汪芳生研究员送上了“益茶千秋”的金匾。

  作为造型茶“黄山绿牡丹”的发明人,汪芳生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无偿传授给茶农,使茶农户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他被山区茶农誉为“茶叶科技扶贫楷模”。

  “同样是一斤茶,用了您的专利,我们收入提高10倍!”一位茶农代表兴奋地说。

  走进位于黄山屯溪老街的黄山芳生茶叶有限公司,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茶叶博物馆。小小的营业部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

  记者选了一颗“前程似锦”造型茶投入杯中,看着它像金鱼一样,一边吐着小泡泡,一边静静地舒展开来,渐渐地,一股淡淡的茶香飘了出来……

  汪芳生老先生出生在一个茶叶世家。1986年初夏的一天,汪芳生在家看到母亲正在用棕叶扎干菜,突然脑海中灵光一现,干菜可以扎起来,茶叶呢?

  一个改变茶叶松散形态,做造型茶的想法在汪芳生脑海中产生了。

  “当时,我最头疼的是预想中的造型与冲泡后的造型总是有偏差。有些茶经过冲泡后叶片伸展,在水中有飘逸的效果;有些茶入水后根根直立,造型硬朗。这牵扯到不同茶叶的形状、入水后的浮力以及叶片的特性,需要慢慢摸索。”汪芳生说,如何把茶叶制成服服贴贴的茶叶团也很困难。茶叶娇嫩,太用力会扯坏茶叶,不用力又很难排列整齐,这个分寸很难拿捏。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黄山绿牡丹”终于问世了。汪芳生泡上一朵绿牡丹,扁扁的茶体遇到沸水后迅速活跃起来,随着每一片茶叶的伸展,茶叶变成一朵朵圆润的牡丹花,静静地绽放在杯底。

  从最初的“黄山绿牡丹”到后来的“锦上添花”、“海贝吐珠”,从单一的绿茶造型到融合了多种茶叶及花朵的混合造型,加上2007年汪老专门为奥运会创制的“2008”、“迎奥运”等图文茶,如今,汪芳生的造型茶已经发展到162种。他就像一位魔术师,将漫天的烟花浓缩到小小的茶杯里,让花朵在水中绽放。

  1999年,汪芳生注册成立了黄山芳生茶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工艺造型茶的生产与销售。他的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型茶也因此成为黄山茶叶乃至安徽茶叶的又一亮点。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特产处的胡涛表示,茶产业的生命力在于茶文化。徽茶文化底蕴深厚,只有把饮茶的口感、营养与美学,与茶文化结合起来,茶产业才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图1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山区茶园。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图2为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向游客讲解黄山毛峰的历史。 本报记者白海星摄

图3为在谢裕大的茶园基地,茶叶专家正在为新品种“诊脉”。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图4为“黄山绿牡丹”创始人汪芳生正在演示造型茶制作过程。本报记者白海星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