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点之一
技改为老国企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 董 磊 许跃芝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型机床行业名副其实的骨干企业。作为我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自1958年建成投产以来,武重集团已走过了51个春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市场风云变幻,武重集团公司董事长黄照告诉调研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依旧名列重型机床行业前茅: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利税1.22亿元,同比增长5.24%。

  究其原因,黄照表示,武重集团坚持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作为创新研发经费。“去年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投入是629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5.7%。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重集团抓住发展机遇,适时实施了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中,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老厂区土地置换,而扩大的厂房、更新的生产设备、同步建设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大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水平。去年7月,武重集团即在新厂研制投产了国内首台XKD2755型数控双龙门四铣头镗铣床,在典型零件的直线加工上取得技术突破。新厂还为中国一重、二重等中央企业制造了一批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满足了国家核电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介绍,近年来,武汉市大中型企业重组、转型、改造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负担重,资金实力不强,发展压力较大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武重、武锅、武船等国有大型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现在已有12台自制大型关键设备在新厂投产。今年年底武重整体搬迁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国内加工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制造能力最强的数控重型、超重型机床研发制造基地和国际化加工协作基地,整体实力与世界同类一流企业相媲美。”黄照说。

  通过搬迁改造,完成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重组,进行内部资源体系流程再造,构建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实现企业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这种“腾笼换鸟”的故事,也曾先后在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等一大批沈阳市的老国企身上发生。

  来到沈阳市铁西新区,记者走进沈阳机床高大宽敞的厂房内,长长的绿化带,大型中央空调设施,一台台崭新的加工设备,无不给人以现代、清洁的感觉。

  沈阳机床公司董事长关锡友介绍说,通过搬迁改造重组,沈阳机床集团数控金属切削设备达到95%以上,数控机床装配面积提高2.4倍,并实现了数据传输无纸化和零部件配送物流化,大大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为产业升级打下了基础。

  作为国内最大的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生产企业,沈阳机床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全球化研发体系,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机床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近几年自主开发的400余种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从历史上看,技术改造对国企脱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决定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的装备制造业比重大、基础好、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很大,依托技术改造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潜力还可以深度挖掘。”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有关同志调研后如是说。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逐步建立加强技术改造工作的长效机制,逐年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稳定企业预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利用市场需求萎缩形成的倒逼机制,发挥好政府技改资金的带动作用,提高技术和环保标准,积极利用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