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另一视角看“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提出了生态化的城市发展道路”这一现象,其积极性背后的隐忧就可见些端倪了。
比如,生态城市发展的道路怎么走,各地还不是很清晰,理论上也没有完整的体系,有关部门尚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学习几个生态城吧,又发现不论从投入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太可能。所以,对长期以来奉行规划先行的中国城市化发展而言,尽快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尤为迫切。
又如,一些地方将城市生态化简单地理解为大规模种树植草。虽然生态城市建设不等于种树植草、建设花园城市,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定位于从种树植草建公园起步。有些城市为了视觉的所谓美,还来个树改草或移植大树老树进城工程,结果破坏了别处的生态。甚至刚在城市中建了一个大面积的绿色公园就敢说自己是生态城市了。
再比如,有些城市打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旗号大搞房地产开发,总想将昨天的城市旧貌换新颜,或是对一些生态新技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硬着头皮上,或是置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于不顾,仍旧用高耗能的建筑与交通体系建设所谓的生态城市,结果,“生态建设”本身就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
李迅对我国生态城市研究和建设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归纳: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有待提高;大量的资金投入,依赖生态技术建生态新城,缺乏可复制性;未对地方特点作深入研究,盲目应用新技术,缺乏可示范性;地方政府单一主导,欠缺市场和公众资源支撑;生态城市建设刚刚起步,要见成效尚待时日,需要系统化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