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 郭 昀 但瑞华

  自主创新是关系一个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举。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一个地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充分发挥城市创新资源优势,引导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创新和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奋力在自主创新、结构优化、环境改善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打造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近年来,武汉以增强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如在光电子、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实现技术跨越,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以大企业为龙头整合企业创新主体资源,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探索建立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机制,形成了更多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因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以稳步提升。2008年,武汉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1亿元。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在市级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教育支出64.70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5%。市科技计划项目投资额34.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1%。企业创新投入加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195项,在“多功能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研发”、“混合动力车辆的研发”、“大功率激光器及加工设备研发”等一批重点攻关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被批准为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目前,武汉已有多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共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武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被批准为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武汉技术市场实现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额59.5亿元,增长19.4%。2008年,武汉市专利申请量11270件,比上一年增长25%;专利授权量5329件,同比增长31.8%。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增加值8.9万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一年提高25.4%。

  二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近年来,武汉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速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建立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城市经济运营上,加快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子,在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同时,创造条件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外源性与内生性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从而使武汉市的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呈现新的活力。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创新,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武汉市提出了发展“千亿元产业”的产业创新理念,重点筹划培育和发展钢铁、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创意、现代物流等8个千亿元产业。同时按照产业结构高端化、轻型化、服务化、产业价值链国际化的目标,继续发展壮大光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环保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金融、会展、信息服务以及软件、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已初见雏形。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2008年,武汉市被认定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组织、策划了69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4.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同比增长25.5%;在制造业高新技术化方面,2008年,武汉市工业增加值1515.6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8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部工业的91.2%,提高3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现代化方面,2008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1987.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61.4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53.4%。与此同时,武汉的园区经济持续壮大。2008年,仅东湖开发区和武汉开发区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639.86亿元和946.96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6.6%和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46.99亿元和295.99亿元,增长27.8%和16.2%。全市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11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实现产值4190.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6%。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的集约程度和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武汉市万元GDP综合能耗1.21吨标准煤,比上一年下降4.6%。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发展模式创新,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年来,武汉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生为重点,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着力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首先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已初步形成规模。目前,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已有7家,并相继引进一批高质量农业项目。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农村非农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4.8倍,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面积273万亩,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57.6%,并已形成以“两用”油菜、食用菌、优质稻、鲜食玉米、芦笋等和稻田寄养小龙虾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带,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3%。其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地方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大幅提高至4.2%,实施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项目140个,投入扶持资金1107万元,主要用于在农村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程,推广循环经济示范点和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发放水稻良种补贴资金2323.9万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3868万元。2008年,武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49元,比上一年增加9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79.8元,增加535.7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3.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4%。

  五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着力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近年来坚持以世界眼光、“百年大计”理念规划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重大功能设施和以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建设上,瞄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高标准推进城市港口、机场、铁路枢纽、轨道交通、过江隧道、城市高速出口路网等项目建设。随着武汉城市高速出口公路的基本建成,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按期建成启用,杨泗港集装箱改扩建二期主体工程竣工,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建成启用,汉口火车站改造开工,武广客运专线武汉段、沪汉蓉铁路武汉段、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武汉火车站等项目进展顺利,过江遂道建成通车,武汉的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得以迅速提升。在城市管理方面,持续推进“四城同创”工作,着力破解“拆迁”、“控违”、“城中村”、“插花地”等城市管理难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武汉又加快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进程,在处理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治理老污染源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现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1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42万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3%;城区绿化覆盖率37.42%,森林覆盖率25.12%,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