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距离感受高岭古矿遗迹
古老矿业融入青山记忆
本报记者 鲍晓倩
  高岭古道始修建于宋代,全部用青石板、麻石铺砌而成。明清之际,矿工们就是通过这条路将一担担高岭土从山上挑到东埠码头。  资料照片

  进高岭山时,正赶上一场大雨。若不是草木丛中雨水冲刷后隐约可见的白色尾砂,难以相信身处于矿山之中,更愿意相信自己是在茂密的森林中。

  上高岭山最先看到的是何家大槽。这个由高岭村何氏家族世代管理的露天开采坑,宽达200米,遗迹今天看起来更像是山中的洼地。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在大槽内建起了公园的主标志“瓷业圣土纪念碑”,粗陶的底座和精瓷的上半部形成鲜明对比,高岭土对景德镇陶瓷乃至世界陶瓷业的意义尽在不言中。

  从山上沿高岭古道向东埠村方向而去,可以看到已经发掘保护的数处采矿古迹。高岭古道始修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全长2.5公里,宽约2米,全部用青石板、麻石铺砌而成,共有5600多级台阶。明清之际,矿工们就是通过这条路将一担担高岭土挑到东埠码头,然后装船运往景德镇,供瓷业生产使用。

  虽然是石板路,古道上踩踏的痕迹清晰可见,和古道上遍布的青苔共同诉说着高岭800年的采矿历史。古道旁的山间洼地中长满各种粗细不一的树木,这大大小小的洼地是露天采矿的遗址,出于保护的需要,矿山公园并没有对这样的采矿遗址进行更多开发,只是在一旁竖起标牌,提醒过往的游人这里的历史。

  一个保存完好的淘洗池就在最大的露天采矿大槽附近,淘洗池石砌而成,能够就近利用山间的溪水。古老的淘洗池中,竟长出了参天的乔木,一棵树甚至顶破石壁,直上青云,令人慨叹自然的力量。

  偶然发现各种矿洞是走在高岭古道的另一种惊喜。矿洞口大小不一,有的只能容一人爬行进入,有的矿洞口长满青苔,若不是被清理出来作为展示,普通人很难发现。

  如果说种种采矿、选矿遗迹记载的是高岭发达的采矿体系,另外几处“遗迹”更多记载的是高岭800年采矿历史中的生活。

  沿古道一路下行,山中一片小开阔处建有一座独特的亭子————接夫亭。接夫亭始建于明代,有特别的含义。据说,矿工们大都不是本地人,由于生产繁忙,长期不能回家,家眷们就在年节来山中探望,那时,妇女们打扮一新,拖儿带女,在亭内与丈夫见面。也有古代妇女不得入山,家眷送饭只能到接夫亭,偶尔才见到自己丈夫的说法。无论哪一种解释,总之这里是妻子等候丈夫的地方,故称接夫亭。

  行至水口,能见到集桥、亭、庙、阁一体的聚秀桥(又名水口亭),亭内4块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的功德碑详细记载着高岭古矿开采的盛况。水口一带,高岭村民还建起御土仙庙,世代祭祀发现高岭土的何召一。为了纪念何召一,高岭国家矿山公园在园内修筑了他的铜像。

  古老的高岭土矿业历史,就是这样融入了青山的记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