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著·坚守·信念———“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姜万富支边43年的无悔人生(下)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姜 帆

善学的人生

  “我没有学历,但我会刻苦学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各族人民欢迎的好医生。”

  ————摘自姜万富的回忆录《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姜万富学历不高,但医术却很精湛。几十年来,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先后做过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卵巢囊肿、附件切除等各种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深得当地群众的信赖。

  为什么?“这当然得益于姜万富的爱岗敬业,但更在于他能够坚持不断学习。”当地有人这样解释。

  在第一次医学培训期间,一件小事就坚定了姜万富不断学习的信念。一次课上,有个问题没听懂,下课时,他去请教医生,那位医生说,这是大专生学的东西,你们回去当卫生员就没必要搞懂了。

  但姜万富却并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我学历不高,我才更需要学习。”姜万富说,也正是这件事情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医疗技术,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从二牧场建场至1974年的20多年间,就没有过外科医生。1977年4月,牧场领导给姜万富两个选择:一是当排长,二是到部队学习,进修外科。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姜万富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每天坚持学习十几个小时。一年后,他已参加和主刀完成400余例手术,不但掌握了外科的肠梗阻、胃切除及一般骨科手术,还学会了妇产科的附件切除、宫外孕、剖腹产等手术;对外科、妇科常见的诊疗有了系统的认识,实施麻醉、手术护理等也都能做到熟练操作。

  学习结束时,进修医院的领导有意将姜万富留下来,但姜万富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牧场培养的医生,我要为牧场各族群众服务。”

  回到牧场后,姜万富积极筹备,很快建成了牧场第一个手术室。在这间手术室里,他挽救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

默默的坚守

  “我始终认为,我的事业在新疆,我的家在新疆,在这里干了十几年,这里的病人需要我。”

  ————摘自姜万富的回忆录《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

  当年和姜万富一起来叶城的170多名知青中,如今大部分都离开了昆仑山。

  1980年,“回城风”也波及到昆仑山下的山区牧场。姜万富回浙江绍兴探亲,全家人在吃团圆饭的饭桌上开始给他施加压力。

  家人说:“要么回上海,要么来绍兴。”

  那一夜,姜万富只吃了几口饭,回到小屋独自喝了一瓶酒。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还是决定留在新疆。

  “说我不想走,不想回上海那是假话,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在姜万富心里,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已成为他一生扎根边疆的动力。

  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姜万富刚从上海来到牧场不久,有一次牧场搞劳动竞赛,姜万富一人开荒完成了3个人的活。

  曾经是革命功臣的老连长许连荣为了奖励他,用分给自己孩子的定量白面做了鸡蛋面端给姜万富吃。  “吃吧,都吃完,干活拼命,千万不能饿着肚子。”老连长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带微笑,慈祥地看着姜万富吃。

  这个笑容至今让姜万富难以忘怀。后来,老连长去世,葬在昆仑山下……

  “战争年代,这些老前辈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打江山,革命胜利后又来到兵团搞建设,为人民奉献一生,与他们相比,我做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姜万富感叹道。

  这样的信念,让他在抵挡无时无刻不在的名和利的诱惑时,多了几分底气,几分坚定。

  当时不少人劝他干个体,说:“凭你的技术,在这里的名气,加上内、外、妇、儿各科都行,干个体早发了。”

  还有一位个体老板主动找到他,愿意给他提供资金,建立诊所,由他负责坐诊,利润拿六成……

  喀什很多医院也开出了优越的条件“挖”他。

  但姜万富都没有答应。“我要走了,牧场的卫生所怎么办?”

  “这个卫生所是我亲手绘图、选址修建的。”姜万富说,他舍不得付出自己心血的卫生所,舍不得乡村的各族职工群众。

  一个人默默地奔波在这片高山间,并不意味着不牵挂远在上海的亲人。1971年,姜万富父亲病故了,他没能回去。1999年,母亲病逝了,他还是没能回去。直到2002年他才有机会回了一趟上海,他长跪在母亲的墓前,泪水夺眶而出:“我最敬重的人是父亲,经常牵挂的人是母亲,我为自己不能为父母尽孝而感到内疚!”

  对家人照顾太少,如今已是姜万富心中永远的遗憾。

  但是,每当有人问姜万富:你一个上海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出了多少力,救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奉献,在新疆一干就是40多年,你值吗?

  面对这个问题,姜万富的回答十分肯定:“值!”他说,“一个人的值与不值,不能简单地从付出多少和得到多少来衡量,我虽然生长在黄浦江边,然而是新疆、是兵团、是党组织把我从什么都不懂的知识青年,培养成了一名党员、干部、外科医生,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称赞的‘大医生’,‘好医生’,这是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价值。”

  说这话的时候,姜万富眼睛凝望着前方,前方是连绵的昆仑山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