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淮南同城化 江淮经济新亮点
合淮同城,彼此看中什么
文/本报记者 文 晶 白海星
 图为安徽省首座城市隧道淮南洞山隧道。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安徽的合肥市和淮南市,一个是省会经济圈的领头羊,一个是沿淮城市群的台柱子。这两座城市,人口数量分列安徽省第一、二位;这两座城市,一个属巢湖水系,一个属淮河水系,相距90公里,隔着广袤的田野和起伏不定的江淮分水岭。2007年,随着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的建设,一切发生了改变,合肥到淮南的路程缩短到50分钟,正拟修建的合肥———淮南———蚌埠铁路客运专线还将把这一行程再缩短为25分钟,从空间和距离上拉近了两座城市。2008年5月,在《安徽省会经济圈规划纲要(2007—2015年)》中明确提出,推进淮南等周边地区融入省会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发展起来了,对内可以联动皖江、皖南和皖北三大板块,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构筑安徽加速崛起的新格局;对外可以融入‘长三角’,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对合淮同城寄予厚望。

  合肥、淮南城市人口分别超过150万和110万,是省内人口规模最大的两座城市。合肥是省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淮南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强强联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区位上分析,两市地缘相近,中间仅相隔合肥市所辖长丰县部分乡镇。淮南距离合肥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合肥,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目前有合徐高速、合淮阜高速及206国道等公路相连;淮南线和即将修建的合淮蚌客运专线将淮南和合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淮南的山南新区已经开始建设,它将使淮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更加缩短与合肥的距离,从淮南的曹庵镇到合肥的直线距离不到70公里,交通可在1小时内到达。合肥新机场建设已经启动,淮南居民出行将更加方便。江淮运河的规划建设,将为两市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

  从产业结构上分析,合肥产业“偏轻”,淮南产业“偏重”,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合肥是长三角地区和安徽省的重要教育基地和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与生产能力;淮南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煤电化是淮南的三大支柱产业。双方联合,淮南的煤电资源将为合肥发展提供支撑,合肥的科技、教育、人才、市场等优势也将有助于加快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

  国务院研究室工贸司司长唐元在参加合淮同城化高峰论坛时认为:提出合淮同城化,淮南抓住了国家的三大机遇,一是抓住国家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二是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三是抓住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淮南大煤电基地建设的机遇,在城市建设中,这样的机遇是不可多得的。

  对合肥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认为:推进合淮同城化,可以增强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的发展力和辐射力。一般讲,一个大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要占20%以上、经济总量要占30%以上,合肥目前按这个标准还没有达到,而加上淮南就正好超过了。单一核心城市变成双核城市,可以进一步推进发展。

  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2007年11月2日,淮南市委八届三次全委会召开,市委书记杨振超在讲话中说,“实施‘合淮同城化’,与合肥市联手打造安徽腹地更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2007年12月26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和淮南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合肥市与淮南市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

  根据2008年5月正式出台的《安徽省会经济圈规划纲要(2007—2015年)》,明确提出推进淮南等周边地区融入省会经济圈,合淮同城化建设拉开了帷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