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农村·话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6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视点
严格整顿规范 促进乳业振兴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宋昆冈

  2008年中国乳业整个行业的信誉因“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遭受严重危机,国内市场急剧下滑,许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之中。 

  这一事件被定性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其发生的直接原因不是偶然的,是奶源质量监管缺失,原料乳收购秩序混乱无序所致,是乳业多年来发展不规范、不科学、奶源建设与快速扩张的乳品加工发展不协调等矛盾积累的反映。要从根本上解决类似食品安全事故,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健全法规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和整顿;企业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建立安全防护网;对从业者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等四个方面去加强工作。

  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行业进行整顿、规范。

  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颁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半年的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工作。2008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发改委、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委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现代奶业为总目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任务和要求等等。国家出台的这些法规、政策措施包括11个方面,涵盖了从原料奶生产、收购到乳品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

  各乳品企业严格贯彻执行新近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进行整改,企业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引导奶农改变饲养模式,奶牛养殖走出庭院、进园(养殖园)、入区(饲养小区)、组建合作社。企业原料乳全部来源于自办牧场、合作牧场和经过资质认定的有经营许可证的收奶站,加强对挤奶、运输、入厂等环节监控,使原料乳的生产、收购在企业的有效监控之下。

  购置仪器设备,加强对原料乳质量安全检验。所有乳制品加工企业都购置了快速检验设备,对进厂原料乳批批检验。检验项目除常规的脂肪、蛋白、干物质、密度、酸度等指标外,而且对三聚氰胺、抗生素做到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的质量与安全。

  产品出厂批批检验,并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从原料储存到加工、检验、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建立台账,如实记录原料来源、数量、质量、批次、日期等相关信息。

  乳制品加工企业普遍严格执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建立并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

  经过对乳业的整顿规范,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12月,农业部组织对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河南等6个奶业主产省区市生鲜奶三聚氰胺检测,共抽检660个奶站的660批次生鲜奶样,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

  2009年,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第一次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对北京等29个省区市2259个生鲜乳收购站、1114台运输车的3373批次样品进行抽查,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合格率为100%;对内蒙古等13个牛奶主产省区市903个收奶站的903批次生鲜奶样品抽查,生鲜乳中皮革水解蛋白检出率为零。

  至2008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在2008年9月14日以后,对全国市场上的504个品牌的婴幼儿乳粉、普通乳粉、液体乳,进行了27771批次抽检,结果全部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2009年5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抽查结果,经过对24个省区市市场销售的新生产液体乳、婴幼儿乳粉、普通乳粉、炼乳77个品牌,182个样品抽检,全部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的规定。

  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监督局公布了自2008年12月10日,卫生部等9个部门组织开展的为期4个多月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全国统一对原料乳中三聚氰胺进行检测,检出率为零。23个省区市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共抽检原料乳、葡萄酒、小麦粉样品2.4万余件,其中原料乳中三聚氰胺检出率为零。

  经过政府、企业、奶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乳业正在走出危机,生产、市场正逐步得到恢复,结束了整个行业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

  我们可以告诉全国广大消费者,目前国产乳制品的质量是好的、安全的,是可以相信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相信经过洗礼的中国乳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