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义乌:
外贸内销并举 加快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陈逸宁

  “大胆走出去”,是浙江省义乌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义乌市场商户直面困局,主动出击,开辟国际新市场,用外贸出口的多元化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商人主动将经营方向转向中欧、东欧以及非洲市场。目前,义乌市场对欧盟及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明显增长,欧洲成为义乌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自营出口的31.79%。

  开拓国际新市场的同时,更多商家由先前的“重外贸轻内销”变成了“外贸内销并举”。浪莎袜业董事长翁荣金透露,该公司一方面努力开发国外新的出口渠道,一方面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浪莎将投资数亿元在安徽庐江和四川宜宾建设新厂房,目标是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开启内需市场。

  “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要主动应对,而主动应对的惟一出路则是加快转型升级。”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义乌市委、市政府对企业进行了大范围走访和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反映,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紧抓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注重构建营销网络的企业,生产和出口基本保持了正常。“虽然这些企业的一些老产品订单也减少了,但新产品订单却增加了,支撑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设备改造和工艺升级正是义乌一些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仍能不断增加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记者在义乌市环艺饰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看到,伴着机声隆隆,一根根铜丝、铁丝被“吃”进机器后,“吐”出了形态各异的饰品链条。公司总经理吴锦明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同样的机器,从外国引进的只能加工金、银线链条,“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不仅‘吃’金‘吃’银,还能‘吃’铜甚至不锈钢等硬度高的材料。”据了解,现在环艺饰品还有不少自己的专利和发明,所有生产设备全部自行研发。

  在义乌,像环艺饰品这样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绝非个例。据了解,义乌市每年投入创新扶持资金2亿元以上,带动民间资金和金融机构科技投入12亿元以上。在政府推动下,许多企业都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从去年开始,仅有300多名员工的浙江忆丰科技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先后引进博士生2名、硕士生7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多名,组建了研发中心,研发的4个系列产品由于技术领先,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金汇化纤有限公司则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生产涤纶BCF产品,这项技术已被国家授予发明专利,自去年8月投产以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先后两次从金汇化纤公司购买了24吨的涤纶BCF产品进行试用。

  义乌企业家的市场敏感帮助他们迅速做出反应,而义乌市政府的“有形之手”则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

  义乌市主动采取措施,推动产品和市场升级。一方面,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力度,提升终端市场控制力。他们投资40亿元建设的商贸城三期市场,新增市场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开设的“国际商品进口馆”,已引进海外上万种商品入场经营。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会展平台,提高义乌小商品整体规模竞争力。去年,义乌共举办各类展会42个,总成交额171亿元,参会观众共达65万余人。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说,会展业能拉动数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义乌,会展业的经济带动效应是1:9,已成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起,义乌还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办展主体和展会项目。

  此外,义乌不断优化企业服务,落实财政扶持资金20多亿元;抽调政府11个有关部门的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实行平台化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减免税等。今年一季度,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同比增长6%;市场实现成交额113.0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77.37亿元,同比增长7.5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