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部竞争力分析·增长极篇 ⑤
在产业协作中推进城乡统筹————河南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党涤寰 李歆月
  近日,郑州快速公交首发车在金水路站启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使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要素流通更加便利。                                        新华社记者 赵 鹏摄

  “建设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立足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实际,按照经济规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即以城市化的推进来带动全局,形成区域增长极。”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

  中原城市群建设,是河南拉动内需、推动跨越、实现崛起的重要动力源。河南地处中原,发展外向型经济没有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在重要地位,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向城镇和产业带聚集,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06年,河南制定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原城市群是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9个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城市协同发展,统一规划协调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使其在全省经济振兴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城市和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河南提出了构建“一极两圈三层”发展新格局的设想:“一极”就是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两圈”就是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就是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半小时交通圈”区域为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为辐射层。去年,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0412亿元。

实现“无缝对接”

  全省范围的路网建设拉近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空间距离,而产业园区的“无缝对接”使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辆车身上标着“大庄园肉业”的客车缓缓下线,接受淋雨测试。伴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宇通公司也从一个小小的客车汽配厂发展到全国客车行业公交细分市场占有量第一名的位置。

  “3年前,我们捕捉到郑州和开封的协同发展将成为一个大趋势,新需求意味着新商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波说,他们开始分析客流量、实载率、路况、基本成本,并通过成本核算生产出13.7米车身的新车型。这种经济实用的车型上线后取得了很大成功。现在,牛波经常遇见从开封到郑州的末班车,人都坐得满满的。

  开封姑娘李曼妮2007年毕业后进入宇通公司工作。几年前,她必须花15元乘坐拥挤的中巴,花1.5个小时才能到家。而如今,往来于郑州与开封之间的城际公交每隔15至20分钟就有一辆,花上7元钱,1小时就能回家。“这种客车就是我们宇通生产的呢。”李曼妮说。

  一条郑州到开封的专线,将郑州的郑东新区与开封的汴西新区密切联系起来。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的建设,使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郑汴城市通道的两侧,有160平方公里的功能区。河南通过集中优化布局,促进郑州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及市内现有企业向东布局发展,促进开封的清洁型制造业和商务、职业教育、休闲服务等向西布局发展,构建郑汴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今年初,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对大郑东新区进行规划,确定的范围包括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汴西产业带等,规划提出将在郑东新区继续发展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会展业的同时,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把这里打造成国际物流中心。

  “海马汽车总装线落户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批汽车配件企业落户开封。2008年,有十几家汽车配件企业入驻开封汴西新区,我们开封已经形成海马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专门为郑州的海马汽车总装线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开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炳伟说,郑汴一体化对开封而言,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重振经济的希望。

  一条郑开大道成为连接郑州与开封的通途,客观上提升了开封的整体实力,这种实力的提升让开封有更大的信心与郑州进行全方位对接。开封市的财政收入,也从2003年的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0多亿元。

  在郑开大道的成功实践之后,新乡、许昌、焦作与郑州的无缝交通对接全面展开。

  今年1月1日,郑州至新乡对开的城际公交线路开通,成为继郑开城际公交之后的第二条城际公交线路,票价12元,不足原来普通车票价25元的一半。

  今年2月,河南省交通工作会议确定,本年度河南将投入230亿元建设交通设施,除了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之外,河南还将推广“一县一网”和“新农巴士”,一个县级行政区规划一个统一的农村客运网络,使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97%。届时,中原城市群间将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中原城市群间合作,必须有互补的东西。”吉炳伟说,郑州市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开封的人文自然景观,创造了如今开封著名景点————“清明上河园”和著名文化精品节目———“大宋·东京梦华”。

增强产业协作

  产业协作为中原城市群探索了一条发展新路。通过城市群内部合理的产业分工,构筑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实力,正在成为各城市的共同选择。

  楚金甫有两个身份:河南奔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森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两家公司都位于许昌长葛市,两个厂区隔街相望。森源公司和奔马集团的发展,都和城市间的合作密切相关。

  森源电器公司是河南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的代表性企业。2003年,森源电器公司投资3.77亿元在郑东新区建设“森源高科技产业园”,搭建高低压配电和电力自动化领域的高科技电气研发平台。

  “森源高科技产业园是森源新产品的孵化地,放在郑州比在长葛更能吸引人才。”楚金甫说,上百名专家和名牌大学毕业生都是2004年森源高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吸引来的,这个产业园也因而成为森源产品研发和人才聚集的平台。

  森源电器公司借助了郑州的研发实力和信息平台,而奔马集团则给郑州汽车产业带来了配套的产业链条。在奔马集团的带动下,长葛形成了一个农机配套产业集群,有300多家配套企业生产变速箱、轮胎等零部件。随着产业的升级,这些配套企业逐步从单纯的农用车零配件生产向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转变。

  这种产业协作探索了一条发展新路。在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中,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铝工业等比较发达;洛阳的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基础雄厚;平顶山和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漯河的食品工业、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等全国闻名。错位发展的工业格局,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具备了较大的空间。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要实现中原崛起,有“两个走不通”:一是过去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走不通;二是发达国家的高消耗、过度消费的发展路径走不通。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协作,才能提升河南省的整体实力。

  服装产业是郑州的优势产业,河南省的纺织业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是,郑州的服装生产和全省的纺织加工能力却没有配套起来:河南生产的纱和白布大多卖到东南沿海或者出口,而郑州生产服装所需的面料却从浙江、江苏等地购买。

  这是因为河南缺少“印染业”这一关键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郑州市纺织产业园从省外引进印染企业,让郑州的服装生产与全省各地市的纺织加工衔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其实,城市群建设同样需要这样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产业的互补性仍然不强、产业同构现象仍比较严重。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处处长李政新说,合理的产业分工是关键一环。

  “如今,中原城市群之间的科技合作还是比较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增强城市间的科技合作,就是我们下一步想解决的问题。”河南省科技厅厅长赵琛告诉记者。

  “十一五”期间,重点依托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产业发展带,率先推动郑汴、郑洛、郑新、郑许之间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加强巩义、偃师、新郑、长葛等重要节点城市的建设,努力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产业集聚、城镇密集的基本构架,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统筹城乡发展

  产业链的延伸,把城乡经济连成一体;而一些处于关键节点的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对接、延伸辐射,则把中原城市群在空间布局上连成一体。

  汽车沿省道逍襄公路前行,一拐弯就进了临颍县北徐庄村。铺油的马路、巨大的雕塑、电子显示屏、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整个村子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徐庄依托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开始农副产品深加工,成立了以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加工为主业的北徐集团。北徐集团很快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

  如今,北徐集团与3县1区29个乡镇的16万农户、26个乡镇粮所、36个粮食收购站签订了优质小麦收购合同;16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殖场遍布15个乡镇;还在舞阳、许昌、襄城等地建立了30多个扶贫基地……北徐集团的产业链条辐射到了漯河、许昌的多个乡镇。

  和北徐集团一样,河南食品工业培育了双汇、大众、华英、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食品行业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加工、技术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等一套体系,推动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加速了河南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产业链的延伸,把城乡经济连成一体;而一些处于关键节点的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对接、延伸辐射,把中原城市群在空间布局上连成一体。

  位于长葛最北边的大周镇处于三市的交界地带,东接开封,北连郑州。2007年与2008年,大周镇连续两年在许昌96个乡镇中财政收入名列第一。“我们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道路建设,金汇大道能够承载200吨的重车,直通长葛的黄河路。”大周镇镇长李建设说,镇上到长葛市区只需要10分钟,已经完全接轨。

  大周接轨长葛,长葛接轨许昌。许昌—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涵盖19个村,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许昌市发展改革委城市科科长王玮告诉记者,《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率先推动郑许空间发展和功能对接,率先建设形成城市群核心区。2007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先从许昌—长葛产业带抓起,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首先把许昌和长葛紧密联系起来,加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才有足够的实力和郑州对接。”王玮说。

  2006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1.5亿元,居全省第1位;许昌市达717.2亿元,居全省第4位,两市生产总值之和就占全省的1/5。率先推动郑许经济联动发展,有利于放大郑许区域经济聚集和人口聚集的优势。

  从东边的京珠高速公路到西边的京广高速铁路,许昌市确定了南北向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编制了许昌—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培育的8大产业集群。

  “这8大产业集群既考虑了许昌的自身实际,又充分考虑了和郑州优势产业对接的可能性。”王玮说,在超硬材料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发制品、有色金属回收加工、现代物流、生态文化旅游8大产业中,绝大多数都能为郑州的企业提供配套。

  空间对接和产业对接双管齐下,实现两地之间经济联动发展,郑州许昌双城互动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也成为中原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