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工代赈 让群众满意
本报记者 夏先清

  千亩果园挂上了翠绿的果实,地膜花生在树下呈带状分布,果园旁边,新建的山平塘扬起微微碧波,一栋栋白色的小楼分布在公路两旁———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汉阳镇中心村,如果不是村子中心留下的一处15平方米的民房废墟,记者不能将眼前的景象和地震灾区联系在一起。

  5月18日中午,“以工代赈灾后重建现场验收会”在中心村举行,由四川省与广元市两级以工代赈办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农业及产业化、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建设、农房重建及社会事业恢复等6个专业验收组对中心村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验收,随后进行的无记名群众满意度测评,91位村民代表齐刷刷地在调查表上填上了“满意”。

  村民王小春的家在地震中化为废墟,如今,他已搬进了异地重建的一幢两层小楼里。记者见到王小春时,他正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照料新种的西瓜,片片绿苗刚冒出头,煞是可爱。王小春的新房造价1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万元,贷款4万元,他又向亲戚借了4万元,其余的则是他参加村里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所得。

  在灾后重建中,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选择在青川、北川、剑阁首批启动了3个以工代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帮扶村建设试点。在汉阳镇中心村,通过以工代赈灾后重建项目,不仅使村民全部搬进新居,同时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功能得到全面恢复和改善———全村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灌溉、文化网络全面覆盖,还发展1100亩“剑门”牌雪梨、地膜花生400余亩、辣椒350亩、莲藕150亩……

  “通过以工代赈,大家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这次验收会,王小春给以工代赈办公室打了满分。

  在王小春的西瓜地旁边,新建了一口微水池,这口池子解决了附近数十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建这口池子,正是王小春和几位村民的意见,如今它已开始发挥作用。王小春说,通过以工代赈,村民们建起了山坪塘、微水池等水利设施,彻底改变了村里的用水困境,使得水果、花生、蔬菜等高经济价值作物在中心村有了立足之地。

  “一亩果园套种辣椒等作物,一年至少也能收上5000来元。”王小春说。

  中心村有劳动力972人,90%以上都参与了村里的灾后重建项目。根据项目承包业主的用工量,在工程承包合同明确了用工量,中心村组织受灾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满足本村受灾群众的务工需求,并在拨付工程款时,先行代扣劳务报酬发放给参与劳动的村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