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江油:靠项目带动 促产业升级
  四川江油河北建设集团援建施工工地,工人们冒着酷暑加班加点赶工期。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震后一年,涪江之畔的重灾区江油市,一处处农房不断竣工,一所所公共设施不断建成,更重要的是,随着一家家工厂的复产,这座工业重镇的“自我造血”功能也在不断恢复,甚至将比以前更好。

(一)

  700多公里道路、255座桥梁、187座水库大坝、258所学校、40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震损严重……这是一年前震后的江油:百废待兴。

  恢复重建虽然千头万绪,但江油市委书记易林的态度十分明确,“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先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作为灾后重建最大的民生项目,城乡住房重建被优先摆放在了决策者的案头。

  江油市对此也有明确的思路:坚持“安全、经济、实用和节约耕地”的原则,突出困难群众和雁门山区2个重点,采取科学规划、兑现政策补助、建立建材特供机制、强化监管等措施,全力推进农房重建。

  重建的不仅是住房。在农房重建的布局中,江油还融入了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紧邻城区的乡镇,农房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城镇规划适度集中建设;距离城镇较远的平坝乡镇,倡导农民主要以“小集中”方式建房;丘陵和山区乡镇,按照便于群众生产、生活,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和节约建房投资的原则,鼓励农民利用原址重建或靠近村道适度集中建房,并注重与农民新居、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李白故里等靠近旅游景区的村,将农房重建与当地旅游开发相结合,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经济。

  截至今年5月11日,全市农民永久性住房已有106955户开工建设,占应建108524户的98.6%,已建成农民永久性住房93890户,占重建任务的86.5%。

  同时,江油市积极筹措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资金加固城乡居民住房。通过公开招标、企业带资建设、分步偿还的办法,江油破解资金瓶颈,5000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已全面开工。

  在江油市南部山岭深处的白玉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乡村公路两旁的枇杷树上,挂满金黄诱人的果实,村民在公路旁摆出刚摘下的果子,热情地招呼客人购买。

  据村支书邓怀财介绍,这个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的乡村旅游曾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75元。但一年前的地震,使村民们的家园和生活来源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94户民居倒塌、187户成为危房,基础设施受损,连饮用水都一度中断,一向畅销的水果更是卖不出去。

  在国家的政策帮扶下,75岁的周武和拿着政府拨给的建设补助,又自己贷款2万元,修起了140多平方米的楼房。同时,村里还采取“协会+农户”的模式,努力推动灾后产业重建,积极帮助村民增加经济效益。周武和告诉记者,现在每到周末,周围做生意的人又开始来村里拉水果了,游客也陆续多了起来。“幸福生活眼看着就回来了。”他说。

  灾后重建,民生优先,住房重建仅仅是江油迈出的第一步。江油市始终将住房、教育、卫生、敬老院等民生和公益项目建设作为恢复群众基本生活秩序的主要措施。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帮助下,一系列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我们就是要通过援建,改善江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江油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河南援建者告诉记者。从援建开始,河南就确立了首期总投资达11.3亿元的“10件实事”、“8大工程”和乡镇项目共193个援建项目。

  对重建农房进行补助,恢复和完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系统、医院加固等————这“10件实事”中,每一件都与江油群众休戚相关。在“8大工程”中,中原爱心学校、敬老院、救助站、江彰大道,每一项都惠及群众。

  目前,江油市37万余平方米校舍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面完成;新建的18所学校也于今年春季开学前完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468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维修加固工程相继开工。5个乡镇卫生院重建已完成设计方案,12个村级卫生站已全部建成。

  为缓解灾后就业难题,江油在开发公益岗位5500个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和因灾失业人员就业培训,组织用工单位举办招聘会等方式,累计实现劳务输出5000多人。

  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8大民生工程建设正在不断扎实推进。去年,全市削减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经费1996万元,而财政累计用于“民生工程”的资金却高达1.42亿元。

(二)

  今年,江油的民生工程目标已经确定:完成44万余平方米校舍、82个医疗服务机构、21所农村敬老院重建,使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超过震前水平。

  作为一个县级市,江油在震前拥有4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而据绵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陈纪昌介绍,地震中不少企业的厂房都变成危房,需要搬迁、重建,而一些科研机构中的精密仪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受灾的工业企业达到5000余户,经济损失达78亿元。江油受灾比较严重的巴蜀江油发电厂,4台机组全部瘫痪停产;攀长钢集团分散在周边山区的几个分厂的厂房也基本损毁。

  虽然伤痕累累,但江油依然顽强前行。“2年基本完成重建、4年实现经济翻番”,江油给自己加压力,通过项目带动,以产业为支撑,用科学重建的精神加快震后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升级。

  一系列促进企业恢复生产的措施相继出台:对攀长钢等企业实行直购电优惠政策;协助100余户企业办理购买设备抵扣增值税,可为企业减负2亿元以上;为近200户企业办理灾后退税2000万元;为重点工商企业申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争取到重建项目补助资金8550万元;及时为企业办理担保贷款4000多万元,新增工业贷款7420多万元,意向性贷款25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现在,江油形成了一套为产业服务的新机制: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企业一个对策,一抓到底,这样的“贴身”服务让企业备感温暖。同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科学发展保障机制、科学重建推进机制等9大机制,又进一步增强了推进科学重建的执行力。

  目前,江油最大的科研单位————中四燃气涡轮研究院,已经整体搬迁到了绵阳市区;今年3月,巴蜀江油电厂第4台33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实现了全面复电;攀长钢正逐步把分散在4个乡镇的分厂搬迁到位于江油市郊的总部周边,集中发展。

  截至目前,136户规模工业企业基本恢复生产,产能达到震前的70%。今年一季度,江油实现工业总产值35.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以上。

  江油将灾后重建看作调整经济结构的机遇,通过项目抓重建。今年,江油将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这样的投资强度超过地震前10年投资的总和。

  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工业的思路,江油将特冶、重装机械、建材作为重点,完成3大产业规划,一场产业升级全面展开。打造特殊钢、机械加工和新型建材“三大基地”,成为江油的新目标。

  目前,投资60亿元的攀长钢新区,投资30亿元的川矿重装基地以及15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大工业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截至目前,江油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23.3%。崭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工业重镇江油重回升势。

  在江油的计划中,2012年,江油的工业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培育冶金、机械两个年产值过百亿产业,把攀长钢培育成年产值超百亿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0户,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户。

  江油,已经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