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自己勤快一点,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青川县孔溪乡青锋村的赵炳志正在查看木耳棒。 本报记者 钟华林摄

□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在重灾区青川县交通便利的地方,简易过渡房已很少见到了。所以,当记者在青川孔溪乡青锋村看到一处用彩条布搭成的简易房孤零零地立在小河边时,决定了解一下。

  先向村民打听。“你说那个棚子呀,那是赵大爷赵炳志的,以前是过渡房,现在是他看木耳的棚子。你看,棚子周边那一大片黑乎乎的都是他的木耳棒,他是我们这一片最大的木耳种植户!60多岁的老人了,不简单!”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赵大爷真了不起,地震把他的几万根木耳棒都毁了,他硬是没放弃,现在又发展起来了!”另一位村民由衷地赞叹道。

  跨过小河,走进彩条棚,在成排连片的木耳棚架中,一个精瘦的老人正在一根一根地翻动着一米多长的木耳棒。

  见有人来访,赵大爷把记者领进简易房。房里锅盆碗盏、床铺板凳一应俱全。

  说起地震对木耳造成的损失,赵大爷说,“去年地震时,正是木耳大收获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收,8万多根架在支架上的木耳棒全部震垮了,那是价值几十万元的东西哟!房子也倒了,没地方住。怎么办?想一想,还是先救木耳吧,就在木耳架旁边搭了这个棚子,全家大小9口人齐上阵,弄了好多天才把木耳棒重新架起来。但成熟的耳子还是全损失了!更恼火的是,过了几天,又来一次大余震,又倒了一大半。怎么办?还是得救啊!”

  青川余震多,就这样,赵大爷一家和地震、余震一次次较量着。其他村民从去年6月、7月就已经开始着手建房,今年春节前许多人搬进了新居。赵大爷为了不误木耳管理,去年10月份开始建房,今年3月份才搬新家。但为了照看木耳,现在赵大爷多数时间仍住着简易房。

  “灾是很大,损失也很大,只要自己勤快一点,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赵大爷说。如今,许多建好了房子的村民开始跟着赵大爷学种木耳,已经新发展了几十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