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省静宁县雷大乡:
增强服务职能 带动群众致富

□ 本报记者 任 意

  “树成行,田成方,旱作农业绕山梁;果飘香,路宽广,政府职能转变新气象;家和村和建设新家乡,咱们村民就是有力量。”甘肃省静宁县雷大乡农民朋友自编快板所称赞的,正是这里乡镇机构改革后出现的新气象。

  雷大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在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该乡的干部认识到,必须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深化改革和转变职能的“制高点”,为群众多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为了闯出山区发展旱作农业的路子,2007年,乡里选择全覆盖玉米示范,作为“带着群众干,干出样板群众看”的切入点。当年春天,在前一年预留地块的基础上,乡里投入资金购买地膜13.5吨,一次性在柴岔、合岘等6个村建成了跨度长达30公里、示范面积6500亩的旱作农业示范点,示范种植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3500亩、新品种洋芋500亩,套种小拱棚西瓜800亩、南瓜600亩。这些项目均取得成功,示范的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比普通玉米每亩增产150公斤。

  提起玉米种植示范这件事,村民何文科说:“覆膜玉米种植,一下子就让我成为村里的产粮大户。”他家有5口人,以前的收成总是徘徊在“够吃”的水准线上。2007年,他家耕种的地块被规划在全乡旱作农业示范点区域内,在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引导下,他将全家的37亩承包地全部种植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产粮2.4万多公斤,相当于过去5年产粮的总和。

  “知识改变命运”。“地”变是基础,增加知识、观念转变才是“质”的变化。针对教育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简陋的现状,雷大乡加大投入,对全乡中小学进行改扩建,共修建标准化小学12所。同时,他们对全乡中小学的危房进行改造,累计投入20多万元购置教学仪器,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此外,雷大乡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短平快项目,坚持“走出一个人,省下一口粮,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开发路子。他们依托县培训基地,推动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近年来,他们向县党校、农广校和县职教中心输送参加培训人员300多名,通过家政服务、缝纫、电焊等专业培训,这些人员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还借助劳务组织,依托本乡建筑企业,每年向外地和本地输送劳务3300多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