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谷克鉴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进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深入分析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保持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日益显著地影响着世界贸易流动。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近些年来,国际贸易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着深刻影响。从国际贸易流动的角度讲,全球化在继续加快商品、资本和其他要素国际流动的同时,还深入到企业价值链内部。首先,全球化新趋势使厂商价值链被众多经济体和单独关税区不断分割。以前的国际分工大多限于水平分工,即便是垂直分工,也多数表现为中间产品或大部件生产的国际分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都在从事自己产品的发展,最后参与分工的依然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物化形态的产品,而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经向企业价值链广泛渗透,推动供应商价值链在研发、生产工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环节全球动态配置资源。其次,全球化新趋势使国际贸易流量的科学预测更加复杂化。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使得国际金融危机对贸易的影响比以前更加复杂,给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企业更好更便利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展核心技术引进和研发,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可能。面对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紧密的新现实,我们必须要有世界眼光,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切实调动国内国际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广大企业必须坚定信心,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首先要增强信心,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努力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好的体制环境;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

  还要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和企业面临重新洗牌,国际市场正在悄然变化,这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比如,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改变着欧美民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消费能力的下降使他们对传统日用消费品的需求下降,但对商品的选择往往更加注重性价比,从而使一些企业得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再如,国际市场近期虽然有所收缩,但中东和东欧等新兴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此外,随着一批国际大企业陷入困境,欧美传统市场出现新的机会,一些海外行业巨头资产大幅缩水,也为不少国内企业实现低成本拓展提供了良机。

  其次,要在支持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危机中有商机,重要的在于企业如何把握。从一些企业的做法与经验看,在逆境中开拓市场,一是要加紧调整产品结构。要深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重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并且着眼未来,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好和竞争优势强的产品。二是要加紧提高产品质量。由于需求不振,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的企业只有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夯实竞争基础,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三是要加紧降低生产成本。四是要加紧推进自主创新。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市场畅销的产品引领市场、引领需求、引领消费,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

  第三,要加强管理创新,在树立全球化战略的同时,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建立健全供应链和营销网络。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要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广大外贸企业一定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品牌、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快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不断增加,跨国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数量持续上升,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局面。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全球化战略管理,在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开发与配置上,努力从以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全球统筹考虑,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不断完善和加强国际销售网络。全球分销实践表明,一个更广泛的跨国供应链和营销网络,可以在不同经济体间调剂加工需求和终端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缓解大部分产业和产品的销售约束。例如,沃尔马的全球配送体系既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灵活的选择供应商,又可以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相机配置终端销售。要认识到,我国比较优势决定的出口竞争力仍然存在,构建一个能够全球动态配置需求的分销网络,将有助于实现和保持出口竞争力,继续发挥出口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然而,在这一点上,一些企业做得并不好。虽然我国企业已从单方面引进外资转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但一些企业境外投资仅限于单一的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尚未针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和出口形势的新变化,制定全球分销网络的境外战略投资计划。

  强化科学管理,构建全球分销网络,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灵活动态的配置需求和终端销售,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全球分销网络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对外投资的长期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只有分清全球分销网络的价值链活动特征和环节差别,分别确定各自的重点,才能依托全球分销网络的桥梁作用,实现内需和外需、国内各地市场需求、全球不同经济体的进口和零售需求的动态调剂;再次,要充分发挥全球分销网络广泛的市场渗透和零售连接功能,将获取订单、品牌管理、销售营运与管理等活动融为一体。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