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王正伟

  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问题不仅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力与保护、建设生态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等,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宁夏地处黄河上中游。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支持下,全区上下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要看到,宁夏仍然是全国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省区。加快沙漠化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面貌仍然是摆在宁夏面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坚持“突出抓”,把防沙治沙放在首位,从三大沙漠包围中“突出重围”。宁夏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遵循科学、综合、依法的方针,以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省区为目标,坚持山、沙、川分类指导。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在中部干旱风沙区,乔、灌、草合理搭配,大力发展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治沙造林,控制土壤沙化和草原退化;在北部黄河灌区,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齐上,营造农田林网和防风林带,改造土壤盐渍化,保护基本农田。要以科技为支撑,注重改善生态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抓好盐池、同心、中卫、灵武4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探索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防沙治沙再上新水平。要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的政策长期不变,延长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赁期限,促进沙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经营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资,努力开创防沙治沙工作新局面。

  坚持“重点抓”,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按照“大地园林化”的要求,要重点建设好“六个百万亩”工程。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封山育林和以葡萄等林果产业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国际生态庄园,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在沿黄河两岸,点、线、面结合,沟、渠、路配套,大力营造黄河防护林,恢复和保护湿地,建设百万亩黄河湿地保护林工程。在引黄灌区,大力发展枸杞、苹果等特色经济林,建设百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工程。在毛乌素沙地,按照重点整治、产业开发的思路,建设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带工程。在中部干旱带,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科学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建设百万亩枣树生态经济林带工程。在南部山区,围绕“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工程。要继续严格实行封山禁牧等措施,加强天然植被恢复与保护,巩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通过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贡献。

  坚持“统筹抓”,以资源综合开发为途径,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是资源,要以“产业化”的思维来谋划、来发展,努力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实现由“生态换取增长”向“生态优化增长”转变。要充分利用沙地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在银北低洼盐碱沙地营造红柳、紫穗槐等耐盐碱灌木,形成既能防沙治沙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沙产业,实现沙化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要充分利用黄河湿地资源,大力发展“适水产业”。银北地区宜渔低洼盐碱荒地、湖泊湿地比较集中,要完善“以渔改碱”、“以渔养水”模式,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水禽养殖和水生种植,形成多业互动的产业体系,一水多用,一地多收;银川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垂钓渔业,积极发展“渔家乐”,展示宁夏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拓展渔业的生态功能。要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产业。各地要主动适应林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和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形成以枸杞、红枣、葡萄、高酸苹果等优势特色林产品为重点、以精深加工为带动的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南部山区还要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极推广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模式,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要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节能减排,一手抓生态保护,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把节能减排摆上突出位置,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禁止高污染工业项目落户。要加强对现有工业污染的治理,对矿产资源做到规范合理开发,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非法冶炼行为,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以创建“生态城市”为目标,使每户企业、每个项目都真正做到“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百姓”,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的理念,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发展中促进保护。要坚持工业项目建设环境优先,坚决做到“三不”:不占用基本农田搞建设,用荒滩、盐碱地搞工业;不增加黄河取水量,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置换农业用水用于工业;不突破环境容量,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搞好节能减排。要大力建设节约型宁夏,在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都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综合利用,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推进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文明,造福人民群众。

  坚持“人人抓”,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事关全局、事关未来、事关民生。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建设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坚持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按照山、沙、川3大板块,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长期坚持、重点突破,逐个解决生态难题,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以实绩造福于民。各部门要履行职能,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传播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生态建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生态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新格局,使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真正做到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荒山变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