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汽车天地-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唯有技术才能成就梦想

  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有一个现象十分值得关注。今年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展示,远没有往年炫目与前瞻,相反,国内外各厂商集中地、更为务实地展示了各自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成果,全球的新能源热点似乎一下子由最远的“氢燃料”,转向了技术成本更低、商业可能性更大的电动车领域。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长久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即使经历了高速增长的“井喷期”,但在技术上一直受困于传统汽车的短板,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成为中国汽车最有可能形成超越的拐点;它的进一步成熟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勾勒长久以来缺失的技术路线。因此,在此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地将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而且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这一明确的信号,被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并做出了快速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市场规模再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如日本丰田汽车渡边捷昭社长所说:“中国汽车正在以规模引导着全世界。”全球汽车业开始在电动车领域展开新的竞争。

  在电动车推广上,中国市场有着明显优势:首先,在市场培育方面成本更低,国内汽车消费以新车购买为主,受传统汽车的影响还不深,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电动车;其次,国内汽车用户活动范围主要是城区,城市之间交通用汽车的比例不高,车辆行驶里程一般在100公里以内,大多数车辆的时速也不高;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拥有造电池必需的丰富稀土资源,而且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已经有很大的产业规模,发展电动汽车有较好的产业链基础。在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吉利、海马、众泰等国内汽车企业的展台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对电动车的技术储备,但从技术角度、商业化前景来看,水平还是参差不齐。奥地利EFS汽车咨询公司总裁雷霆生提醒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应该更多地把精力花在怎样对未来新电动汽车产品做高定位。从技术角度来说,还需要突破传统的底盘结构,而不能只是外在附加上一个电动结构。另外,中国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方面虽然有很大的准备,但要形成突破,赢得领先,还需要一种精益的追求,电动车也要力争在安全性、动力性、续驶里程等各方面的性能,不输于传统汽车。 

  但无论如何,中国汽车业已经在这场危机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在努力进取的汽车厂商们也深信,打开未来的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苦练内功,用技术成就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