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现场
打开铜文化的画卷
本报记者 李歆月
  铜陵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我国采铜冶铜的中心。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县顺安镇凤凰村境内,开采的时间跨度在春秋西汉之间。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昨天的铜陵,首先是一座中国采冶铜的历史博物馆。

  悠久完整的采冶铜历史、众多的古采冶铜遗址、丰富多彩的出土青铜文物,夯实了铜陵古铜都的历史文化基础。

  铜陵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章说,铜陵古代铜矿发展史伴随着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从铜矿规模和延续的年代看,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我国长江中下游是铜铁成矿带,其中湖北大冶至九江地区为上部,贵池至铜陵地区为中部。

  目前,皖南沿江地区考古发现古代铜矿遗址近百处,大多分布在铜陵所辖的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铜山等地区,范围在数十至上百平方公里,构成一个规模巨大的铜矿遗址群。据文献记载,皖南铜矿大规模采冶活动,从西周时期开始,延续时间3000多年,经久不衰。

  铜陵与其他古铜遗址一起,证明了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而且青铜文化起源于长江流域。著名矿冶考古专家华觉明说,铜陵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我国采铜冶铜的中心,铜陵在古代所处的地位,就像今天的宝钢、鞍钢一样,举足轻重。

  在铜官山区域的古采冶铜遗址,老窿、废矿堆、炼渣随处可见,古采区发现多处古代采矿井巷和铜斧、铜凿、铁锤、木制水车等采矿生产工具。在罗家村等冶炼遗址,古炼渣遍地都是。

  记者在遗址陈列馆了解到,铜陵古代铜矿特点鲜明。古铜矿都分布在铜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布局集中,7至10个矿紧连一起,规模大,时间跨度也长。生产格局独立完整。采冶结合,山上采掘,山下冶铸,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和燃料资源,形成封闭完整的生产区。古铜冶炼技术也较高,炼铜废渣含铜量仅0.34%至1.3%,其他遗址炼渣含铜平均7%。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位于铜陵县顺安镇凤凰村境内,开采的时间跨度在春秋西汉之间。在采矿遗址,记者看到,古人的采矿活动都是露天开采,沿着矿脉凿开深掘,采矿方式由下而上,分层开采,遗址展现的竖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撑结构,巷道两侧及顶棚用木棍、木板护帮,有的用竹席封顶,矿井中不仅有铜凿、铁斧、铁锄、竹筐、木桶还有木炭屑,说明当时的工匠已掌握了“火爆法”采矿技术。凤凰山古矿区当时是一处规模较大的综合铜工业区,金牛洞遗址仅是其中的一个采矿场。

  今日的铜陵,是一个洋溢着铜文化的诗意城市。悠久而漫长的采冶铜历史,为铜文化积淀了深厚历史内涵,辉煌的现代铜工业,为铜文化注入新鲜的元素。

  铜陵是一个现代铜工业基地。铜陵市最大的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电解铜产量第一,对铜陵市GDP贡献率超过40%,10万铜陵人的工作、生活与这个企业密切相关。

  在铜陵街头漫步,你会随处看见铜雕塑,感受铜文化的魅力,它们栩栩如生地告诉你,这就是铜都。充满现代气息的安徽省铜商品市场伫立大道旁,与造型厚重的铜雕塑“丰收门”相互辉映,3根巨型圆柱各串起3枚古铜刀币,组成3个丰字,象征3根巨柱托载丰收的果实。

  在义安大道上,一座“商周青铜壁”古朴而宏伟,昭示青铜文化的久远。近10米高的“起舞”铜雕,更是意味深长,那是一座挺拔的铜爵,爵是古代的饮酒器,远看,铜爵仿佛两人并肩起舞,热情豪放,充满生命张力。

  在人民新村居民小区,记者看到“牧归”的铜雕意趣盎然,牧童盘膝端坐牛背,手握短笛慢慢吹来,老牛侧耳倾听悠然自得……

  在铜陵主要路口和社区广场像这样的铜雕有20多座。雕塑,是城市无声的语言,它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精神。

  在矿山藏身的丘陵间,处处可以看见铜草花随风摆动的倩影,紫色的铜草花形似牙刷,铜陵有句谚语“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有它”。在暴露的矿化地带,铜草长得最为茂盛,即使矿藏埋得很深,地表也会透出三两棵来。铜草花依附铜而生长。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哪里有铜草,哪里就有钻塔。

  铜雕与铜草,一静一动,寄予着铜陵人的骄傲和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