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乳制品行业:
踏踏实实加强质量管理 满怀信心提升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 刘惠兰 暴媛媛 林火灿
  上图 近日,在石家庄北国超市益东店,销售人员正在河北三元新品的包装箱上张贴价格标签。   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摄
  左图 在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公司,质检人员对生产出的乳品进行检测。   新华社记者   赵 戈摄

  核心提示:2008年发生的“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让整个乳制品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市场出现下滑、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降低,企业库存增加,生产和销售一度跌入低谷。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从根本上规范和促进整个乳制品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质量安全整顿。

  以此为契机和转折点,全国乳制品行业针对以往过度竞争和规模过快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场从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到发展战略的大转变。

  转变经营理念  调整发展战略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乳制品行业吸取教训、痛定思痛,按照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逐条对照全面整改,从发展方式和经营策略上进行了根本的转变:从过去“重市场轻奶源”、“重营销轻质量”、“重规模扩张轻内部管理”的粗放增长方式,转变到“质量安全高于一切”、“重内涵、练内功”和“重产业提升、集约化经营”等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现在,行业的最大变化和亮点就是企业视质量为发展的生命源泉。在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全行业从各个环节着手狠抓质量安全监管,练好内功、诚信经营,靠品质赢回消费者,力争使企业的规模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同步,行业发展速度与市场的培育、发展同步。

  贯彻政策法规 促进健康发展 

  刘美菊介绍说,“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之后,为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奶牛饲养、奶站管理、生鲜牛乳收购、乳制品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到物流整条产业链进行严格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乳制品行业全面治理整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再塑行业形象的行动。 

  去年10月,国务院颁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今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获审议通过。

  日前,乳制品工业协会专门组织企业认真学习研究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指导企业逐条对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要求进行整改,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逐条落实。“基于对原料乳和配料辅料安全的高度重视,协会还提醒和建议企业建立信息搜集网,完善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和安全事故应对机制。”刘美菊说。

  一些大中型企业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整治效果。目前,伊利、蒙牛等规模以上企业在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按照HACCP、ISO9001等体系的标准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刘美菊对记者表示:“通过对出厂乳制品‘罐罐检’、‘批批检’以及加强对奶站、罐车的监管措施,确保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质量合格。”  除此之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行业开展“建设和谐乳业”主题活动,引导企业通过加强自律,自觉维护行业的和谐关系,建立起企业、奶农、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防护网。

  “从目前来看,不少企业已经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和响应协会号召的基础上,对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刘美菊告诉记者,黑龙江的一些企业在面临行业的困境时选择了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路子,“比如这些企业会一同做广告,为黑龙江乳业的整体发展打气鼓劲。”

  在规范市场营销方面,针对过去乳制品市场上出现的不合理价格竞争及概念炒作等现象,协会倡议企业从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减少内耗,增加效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明明白白消费,这是乳制品企业要立足于市场所必须重视的原则。”刘美菊说。

  目前,行业开展和谐乳业活动已经初显成效。4月9日,在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研讨会上,来自企业的营销代表和协会专家就规范乳制品市场达成共识:不搞价格战,而是踏踏实实以质量取胜,规范后的乳制品市场将会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和检验。

   质量安全第一 把关严格到位

  “练好内功”,这是“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之后乳制品企业达成的共识。如何从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赢回消费者的信心和信任?如何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重塑企业和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乳制品业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刘美菊告诉记者,“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以后,乳制品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对奶源、生产加工和产品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积极推进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切实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牛奶产品。

  在伊利集团,有一句话广为流传:“1%的不合格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是100%的不合格。”在质量管理中,伊利集团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技术监控。 

  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不仅是企业的根本职责,也是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最大实践。这是三元提出的质量控制理念。三元曾先后三次提升产品标准。“不论哪个环节的创新都要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升产品的营养和品质为前提。”三元集团负责人说。

  不仅乳制品一线品牌企业积极完善产品安全检测系统,区域性品牌也把确保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文件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数据化;完善了质量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了食品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和应对质量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抓住市场机遇 重塑产业形象 

  从过去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到如今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从过去片面强调渠道铺展和营销策划到现在重视奶源等基础建设,经历了“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的乳制品业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和转变。

  “不论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协会的引导帮助,还是企业自身加强质量监管,所有的做法都在给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现在的乳制品非常安全。”刘美菊说,“但要全面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企业必须克服困难、练好内功,必须坚持以诚信经营的态度为消费者提供品质过硬的产品。”

  目前,乳制品企业还面临不少的困难,比如库存积压较多以及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等,国外奶粉的进口增加也对国内乳制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解决这些问题,乳制品工业协会将向国家申请企业技术改造、质量检测方面的资金支持,但根本的还是要争取恢复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的信心,扩大对乳品的消费。

  对于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增长空间,乳制品企业都充满了信心。三元集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人均奶占有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市场的消费潜力和行业扩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奶占有量约200多公斤,日本、韩国约75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有27公斤。在人均奶占有量上的差距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正是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如何在危机中创造发展机遇,如何在低谷中打造腾飞的翅膀,而抓住机遇、做强品质、乘势而上,是企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