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品牌全面发力 竞争力日益显现
  第13届上海国际汽车展上,自主品牌汽车闪亮登场。图为观众正在参观吉利汽车推出的概念跑车。                 新华社记者 裴 鑫摄
  长安携7大品牌、20款量产车、2款概念车、4款全新动力亮相此次上海车展。图为长安自主品牌概念车成观众瞩目焦点。               本报记者 常艳军摄

  今年1月份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表现,给予上海车展成功举办以坚定信心。而上海车展的盛况,则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逆势向上”的注解。踏进展馆,捕捉到最强烈的信号不再是以往跨国企业展台丰富的产品陈列,而是自主品牌的集体奋进。从概念车到战略车,从高端车到新能源车,从传统内燃机改进到高科技植入,自主品牌的集体发力,声势浩大,成为上海车展最耀眼的亮点。

产品储备日益丰富

  在奇瑞展台,要想记住此次参展的32款新车绝对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丰富的外形以及复杂的车型代号,标志着奇瑞正在以多条产品线互补并进。据了解,此次在奇瑞的展台上没有概念车参展,所有车型都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其中,一款“智能数字精品小车”瑞麒M1以及另一款众多消费者关注的A3自动挡车型成为展台上的“明星”。

  吉利22款新车中,除一款概念车外,其余全部是全新子品牌系列车型,其中有9款车将在未来一年半内投放市场,6款是将在未来两年半内投放市场的在研车型,有2款战略储备的预研车型,以及1款高性能电动车、1款吉利方程式赛车和1款小型环保节能概念车。在产品线丰富的背后,有着企业战略转型的深刻含义,包括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在内的三个子品牌规划已逐步完善。

  上海汽车此次携荣威、MG名爵两大品牌共9款车型16辆展车首次全面亮相,并向全球首发两款突破性的车型———全球首发车名爵MG6以及3G概念车荣威N1。上海汽车表示,此番新产品集中推出,就是为了在自主品牌阵营中,形成量产车型“多品牌全系列”布局,把握市场竞争的先机。未来上海汽车将形成5大平台30款产品的完整产品序列。

  此外,长城汽车也在1600平方米的展厅内,将长城轿车、SUV、皮卡和MPV三大板块车型布局得错落有致。按照三大品类规划,长城今年新车上市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中1.6升以下排量的有9款车型,几乎月月都有新车上市。在轿车和小型SUV品类中,长城汽车将在2009年集中爆发。

  产品储备目前正在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统一行动。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需求的旺盛,相关机构建议,中国本土和国外汽车厂商都需要推出更多车型,以满足中国汽车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与专业,汽车厂商需要对自己的车型进行不断调整,以利做优做精而更长久。

积极寻求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早已不是新鲜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将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推动节能和环保型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此响应颇为热烈。从今年上海车展来看,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是目前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

  4月20日上午,科技部部长万钢来到奇瑞汽车专门的新能源体验区,听取了奇瑞在新能源研发工作方面的汇报。作为“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奇瑞汽车,目前展示了4款奇瑞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的全新产品,而且这些新能源车型将全部于2010年底前实现量产。

  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从2003年开始研发电动车至今,基于对电动车长久以来的坚持,最接近商业化的前景。同两年前的上海车展相比,本次比亚迪参展的最大变化是,新能源车以独立的阵容展出。作为比亚迪首款实现商业化的新能源车,F3DM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技术,真正实现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模式的方便切换。纯电动状况下,F3DM的续驶里程达到100公里。更值得称道的是,F3DM实现了家用充电和充电站充电两种快捷的能量补充方式。比亚迪也同时加快了其他新能源车商业化的步伐,计划不久后将推出F6DM双模电动车,时机成熟时将推出纯电动车e6。

  海马汽车也在车展上发布了“蓝色引擎”战略。应当说,海马已经着手突破汽车制造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动力总成,而且“蓝色引擎”最大的意义在于,海马选择性地兼顾传统动力和新能源技术的双向研发,在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做好相应技术储备。

  寻求技术突破、品质提升,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寻找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吉利汽车展台,记者发现了一款安全技术系统展品,定义为吉利全方位安全管理系统的GTSM技术,它包含了高强度钢板的应用,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手段,以及BMBS技术为核心的主动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已经成为吉利的下一个目标。文/本报记者 童 娜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