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现场三根世界上单条最长距离较大容量的超高压海底电缆,被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连接到海南岛终端,又一个建设奇迹就此产生
海底电缆建设奇迹是这样产生的
本报记者 庞彩霞

  3月29日,第3根也是最后一根过海电缆登陆的日子。

  清晨6点多,天微亮。记者便乘车沿着海滨大道一路长驱。椰树在风中摇曳,那是琼岛的招牌景致哟!

  7:30许,记者到达琼州海峡的最南端澄迈县桥头镇林诗村,海南联网工程的陆上工程之一海南侧林诗岛终端站就建在此。三根500千伏的过海电缆就是通过与这个终端站相接,再经14.5公里架空线路至500千伏福山变电站,福山变电站通过4回220KV输电线路与海南电网相连。

  作为海缆敷设“最后一公里”的主战场,林诗岛终端站的这个清晨很是热闹。只见10多名中外施工人员在站内忙碌起来,他们正在做迎接第三根海底电缆登陆的各项准备工作。

  记者顺着一条专为电缆上岸而建的陡坡走下去,驻足琼州海峡南岸滩涂上的礁石向北望去,在约1公里之外的海面上,“斯卡格拉克”号敷设船静静地停泊着,尽管没有想象中的庞大威武,但鲜艳的红色船身、先进的设备以及它20多天来敷设电缆的神勇作为,还是让人心生敬仰。据说这种船目前世界上仅有两艘,专门用来运载和敷设海底电缆,载重能力近8000吨,有自航能力,有侧向动力定位系统,能保证电缆精确敷设到预定位置。

  自3月11日以来,“斯卡格拉克”已陆续“吐”出了所有的海底电缆。第三根电缆此刻也已封装好端口,被橙红色的浮包裹挟着。在晨光的映照下,弯曲盘浮的电缆就像一条橙红色的过海龙,十分壮观。

  9:00,一台挖掘机顺着斜坡开到了水边,开始牵引电缆上岸。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十几名中外施工人员紧密配合。电缆沿着滑轮铺成的专用通道缓缓上行,近处水中几个“水手”配合着拆除浮包,让电缆自然下沉,放置在预定的电缆路由上。远处水中十几个“水手”协助、保护电缆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浮游。

  9:30,第三根海底电缆接头到达终端站内指定位置,成功登陆。

  伴着响成一片的欢笑声、鞭炮声,记者走近这条过海“长龙”,细细打量起来。

  海底电缆直径足有14厘米,每米重量就达48公斤。为什么要做这么结实呢?记者问。“电缆埋在深海,所以必须解决防海水高压、防腐蚀以及绝缘等关键问题。”超高压公司海口现管部黄贤球经理如是说。记者从电缆的横断面上看到,这根电缆由15层组成,主要包括了加强层、防蛀层、绝缘层等。从技术特色来看,它采用单芯牛皮纸绝缘,内部充油保持油压,中间没有任何接头,目前这根长32公里,是世界上单条最长距离较大容量的超高压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是怎样接过来的呢?黄贤球向记者一一道来。海缆的敷设流程分为:接缆————扫海————始端登陆施工————海中电缆施工————终端登陆施工。其中始端和终端段属浅滩段作业,海中段施工在深海区,难度最大。

  3月24日,第三根电缆开始敷设。这一天,首先要将电缆端口接入广东侧的徐闻县南岭终端站。最难的地方是在深海段施工,电缆敷设船“斯卡格拉克”号一边向海南林诗岛移动,一边缓慢地“吐”出电缆,这个过程需要施工人员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调整,通过显示器的实时电缆敷设参数和视频文件,控制敷设船的前进速度、方向和敷设电缆的速度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损伤电缆。

  5天共走32公里,此时的“斯卡格拉克”号可能是世界上走得最慢的船了。3月29日,海底电缆连接海南岛终端。

  如此珍贵的3根电缆铺在海底,又该如何保护呢?据介绍,在沙地及淤泥区,施工人员使用CAPJET高压冲水,冲出一条大约2米深的沟槽,电缆埋入其中,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达到保护电缆的目的;在珊瑚礁及黏土区则使用切割机切割1条约0.6米深的沟槽,之后把电缆埋入沟槽,再在电缆上覆盖水泥盖板等硬质物体。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缆冲埋保护工程,要到6月中下旬才完成。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