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每周经济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绘就美丽图画
□本报记者 陈 燕 谢 兴 韩 叙

  “测绘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画地图、提供底图。”面对记者的疑问,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的胥燕英司长笑着为我们答疑解惑。他告诉记者,测绘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没有测绘成果支持,项目就无法立项,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

  测绘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哪些独特作用?胥燕英用几个生动事例一一说明。

  “测绘成果虽然老乡们看不到,但是一定能感受到”

  胥燕英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插队。“莫力达瓦”,意为“骑着骏马才能翻越的高山”,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中段。每到森林火险高发季节,当地消防部门最为头疼的就是因为缺乏相关地理信息,无法准确掌握火情,影响扑救火险进度。

  在去年建旗50周年庆典上,国家测绘局为旗里送上了一份“大礼”————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数字农村地理信息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当地消防部门如今可以准确定位火险地点,科学调派人手组织扑救。

  孪井滩塔日阿图嘎查则是测绘工作服务生态移民的例子。孪井滩塔日阿图嘎查是一个在实施退牧移民的区域,正在实施国家补助的土地整理项目。当地测绘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该嘎查内的村镇、农田、部分草场进行1:2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绘,形成数字化线划地形图。目前,这项测绘成果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嘎查255户农户照明电、电话和自来水入户率全部达到100%。

  “耕地保护、村镇规划、精准农业,每一项都有我们测绘人员的心血。测绘的成果虽然老乡们看不到,但是一定能感受到。”胥燕英说。

  “应用新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适用的测绘成果”

  GPS定位技术、高精度卫星照片、“数码航空摄影测量法”、“平板仪测量法”、“全数字化测量法”等先进测量方法的应用,让测绘工作做到了“又好又快”,“又好又省”。

  在采访中,陕西测绘局副局长肖平给记者讲了一个高新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实例。2006年西安市实施“千村规划、百村创优、十村示范”工程,在编制规划时,西安市遇到了一个难题———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匮乏。当时西安市辖区范围内只有600平方公里主城区和各县县城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农村地区基本空白。

  时间短、任务急。2006年4月,陕西测绘局与西安市规划局合作,启动西安市辖区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图”工程。他们以最新航摄影像为基础,利用已建成的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航测成图方法,仅用6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西安市9区4县4290平方公里全覆盖式测量,完成了1146个行政村4290幅1:2000比例尺新农村规划用图的测制工作,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同时,陕西测绘局还开发出西安市周边39个示范村所在乡镇的数字影像挂图,及时满足了西安市新农村规划的迫切需求。

  “这样的工程量,如果用老方法测绘,可能需要1年半到2年时间才能完成。”胥燕英说,“新农村建设需要优质高效的测绘服务和产品,通过应用新技术,我们正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适用的测绘成果。”

  “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测绘保障工作大有可为”

  “过去,我们测绘的地形图都是提供给专业机构使用。”胥燕英笑着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用到测绘成果了。”

  胥燕英介绍说,包头至茂名的国家高速公路规划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经过,得到这一消息后,三江县委书记主动找到测绘部门,希望获得相关的测绘地形图。这位县委书记说,有了地形测绘资料,高速公路途经区域就一目了然,这样县委、县政府就能从路着手,提前规划全县经济建设,引导资源分配,使高速公路真正成为“致富路”。

  “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测绘保障工作大有可为!”胥燕英告诉记者,国家测绘局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针对农村地区测绘工作的投入,建立国家、省(区市)、地(市)、县政府四级资金投入机制,尽快编制制定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产品标准,建立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合作共享机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