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企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北京赛科药业:乘势而上“走出去”
本报记者 徐立京 实习生 朗 冰

  近日,北药集团旗下的赛科药业与国际合作伙伴连签3个协议:与美国方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就药品研发合作签署了新的协议;与波兰Adamed公司就进出口注册、委托加工及销售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国格兰纳德医药销售营销公司就药品海外上市的准备工作签署了合作协议。

  “随着这些协议的签订和执行,赛科的药剂制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已指日可待。”北药集团董事长卫华诚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我们将抓住危机中的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

获取进军国际市场通行证

  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宏向记者透露,2008年11月26日,赛科药业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欧盟GMP认证资质,赛科药业制剂产品国际化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三四月,还将迎来美国FDA的现场认证检查。

  通过国际认证意味着赛科药业获取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据专家介绍,欧盟GMP检查是对生产工厂进行质量管理系统、设备设施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六大系统改进,使工厂的硬件、软件、人员的设置和管理达到欧盟标准。

  陈宏告诉记者,作为制药企业,在多年实施国内标准的基础上改造执行国际最高的GMP标准具有很高难度。“国内外标准差距非常大。但是,如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就谈不上‘走出去’,”他说,“我们从2005年下半年启动制剂产品国际化项目,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从2008年4月,赛科药业开始全部按照欧盟GMP的体系运转,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折。由于要求和标准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流程的再造,更重要的是全员理念的提高和习惯的改变。除了要建立、完善上千个软件文件之外,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全员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和训练。”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常青指出,作为北京第一家通过欧盟认证的药品企业,赛科药业不仅拥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能提升企业形象,使产品质量有了更高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作出的最有效的回应。

加快步伐迈向国际市场

  目前,赛科药业正抓紧进行在波兰注册、生产、销售的工作,建立通向欧盟市场的桥头堡。陈宏认为,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全球医药行业面临大的整合,不少跨国医药企业身处困境,赛科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走出国门,无疑是行业内的一个亮点。

  他分析说,当前我国药企仿制药制剂在国际上比较优势更加明显。赛科有自己的配套优势,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保持了强大的加工成本优势。同时,获得欧盟GMP认证的企业在国内属于凤毛麟角,这些都形成了赛科的核心竞争力。特别要看到,全球仿制药市场70%以上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政府非常希望从全球采购中拿到相对低廉的医药产品,这种趋势越来越强。“我们对这一趋势做了调研,这是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好。”陈宏说。

  根据赛科药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他们将坚持立足国内,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用5年时间,把赛科建设成具有全球化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再用5年时间,把赛科打造成专科型的品牌药公司。

  卫华诚表示,拥有成本、原料等优势的中国药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突破口。赛科药业通过欧盟认证和国际化合作签约,是政府、企业、专家各方面共同努力的阶段性实质成果。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药业集团,北药集团有信心加快发展,争取完成2—3年在欧美注册2—3家公司、获得国际全面认证的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