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金融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订单农业质押贷款:养鸡订单带来了银行贷款
  在湖北省汉川市分水镇农民周丕军的养鸡场里,靠金融部门的支持,15000只黄土鸡即将出栏上市。          本报记者 王信川摄

  “让它们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走动走动,肉质会更好。”周丕军一边给成群的黄土鸡添加饲料,一边同记者拉起了家常:“这些都是肉鸡,从鸡苗养到出栏大概要60天,养一只鸡的纯利润有两块钱,一年至少能养三批,纯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

  周丕军是湖北省汉川市分水镇四屋村的一位农民,他家从2003年开始养鸡,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如今养殖规模达到15000只。“当时家里资金也不宽裕,就从信用社贷了2万元,盖起了标准鸡舍,在温氏公司进了3000只鸡苗。”周丕军说,有了银行和龙头企业的支持,他现在养鸡是“三个不愁”————不愁饲料和技术、不愁销路、不愁增收。

  “还没养鸡,周丕军就拿到了卖鸡的钱。”人行汉川支行行长赵劲松的一句话,点出了该行引导当地农村信用社探索出的订单农业质押贷款模式的实质内容。“农信社向农户发放贷款,依据的是农户同龙头企业之间签订的购销合同,以合同的收款权作为质押担保,农信社、农户和公司之间签订三方协议,公司为农户提供信用担保。”赵劲松说,订单农业质押贷款解决了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有力地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

  为养殖户提供信用担保的汉川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养鸡为主的农牧企业集团。从1999年落户汉川市分水镇以来,该公司逐步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同该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公司先是根据农户养殖规模提供相应的种禽、饲料、防疫和技术服务,再按照确定的价格回收,为养鸡致富的农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这种模式有一点不足,就是农户必须在卖鸡之后才拿到钱,不能解决大多数养殖户的启动资金问题。”赵劲松说,有温氏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和销售支持,有汉川市政府专门出台的一系列保护订单合同权益、农户合法收益等配套政策,就可以将养殖订单作为贷款抵押物,从而帮助农户从农信社获得贷款。

  “在整个资金使用过程中,农户不直接接触现金,资金是封闭运行的。”汉川市信用联社理事长黄金平说,为了切实防范风险,加强对养殖农户销售款的监控,防止农户将销售款挪作他用,保证贷款的到期归还,农信社要求农户和公司在信用社开设存款账户,由信贷员逐笔审查和核实贷款的用途,严把贷款资金的支出关,并跟踪和监督合同履行全过程,及时敦促销售款回笼还贷。

  “这不失为一条化解农民抵押担保难和贷款难的有效途径。”汉川广东温氏公司总经理温朝波说,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和销售困难,并实现农户增收,还使公司获得了稳定的产品来源和可观的规模化养殖收益。2008年前11月,汉川广东温氏公司出栏肉鸡15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实现利润620万元。

  订单农业质押贷款模式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辐射的产业集群。如今在汉川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分水镇为中心,以华严、脉旺、回龙等15个乡镇、100多个重点村为支撑、1000多个专业养殖户为主体,分布在荷沙公路两边约60公里长的“养殖长廊”。人行孝感中心支行行长张绍基在接受采访时说,汉川市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金融创新,可以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