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营之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发展之变:从单店到连锁
  成立于1955年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至今仍是王府井商业街上的一景。(资料图片)

  “中国百货业与国外百货业的一个明显差距是在规模上,规模大,议价能力才强。美国的西尔斯百货年销售额420亿美元,我们不到人家一个零头。”郑万河说,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府井百货选择了连锁扩张来做大规模。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燕莎、赛特、当代等多家高档商城、购物中心纷纷在北京崛起,百盛、崇光百货、新世界、中友等一批新锐百货商场相继拥入京城,王府井百货的客流量开始减少。

  此后,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业巨头也先后进入中国并快速扩张,超市、大卖场、专卖店、家电连锁等新兴业态以强劲的势头切割市场份额。内外压力下,传统百货业陷入萎缩低迷状态。

  “出路在哪里?”王府井百货的答案是“走出去”。

  1995年,王府井百货决定异地开店、连锁发展。在做这个决定前,郑万河专门到国外进行了考察,“中国百货业与国外百货业的差距在规模上,美国的西尔斯百货年销售额420亿美元,我们不到人家一个零头。规模大,议价能力才强。”郑万河说,基于这种认识,王府井百货选择了连锁扩张来做大规模,这也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唯一办法。“单纯守市场是守不住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己做大做强。”

  1996年,以王府井百货广州店开业为标志,王府井百货集团迈开了从传统的单店发展向跨区域连锁经营的第一步。此后,武汉、成都、包头、重庆、南宁、长沙、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也相继有了王府井百货连锁店。

  王府井百货在连锁扩张时有个特点:就是先布局中西部省会城市市场。除广州外,其余的店均开在中西部省市。这样的好处,一是避免与其他大型百货企业如东北的大商集团、上海的百联集团等在东部市场上正面交锋,过早消耗自己的实力;二是利用王府井百货的知名度打好品牌落差,因为中西部没有比较强势的百货品牌,人们对王府井百货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开店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这个被王府井百货集团总裁刘冰称之为“迂回包抄”的战略,给王府井百货带来了一连串漂亮的业绩。“比如成都王府井百货,2008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利润也实现相应增长。即便是在东部市场,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截至目前,王府井百货的连锁门店数量已达17家,2008年预计销售额超百亿元。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王府井百货在与经销品牌合作时的议价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很多品牌开始找上门谈合作,并给予较优厚的经营条件,目前已有144家供应商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刘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在全国开5—6家新店,等到时机成熟,我们还将启用第二品牌进军东部市场。”

  在扩张过程中,王府井百货把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放到首位。“开新店所需资金基本上是企业利润的滚动积累。对于零售业来说,现金流非常重要,这是信誉的保证,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刘冰告诉记者,对于经营不善、难以扭亏的门店,王府井百货也及时“割爱”,比如南宁店已停业整顿,以控制风险,减少对集团经营业绩的拖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