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经营之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内部产业链

  整合制鞋业各个环节的供应链条,即使在整体产销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华坚的利润依然比同行高出2—3个百分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华坚增加利润、抵御风险的“法宝”,在大多制鞋企业横向发展甚至多元发展的时候,华坚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

  张华荣说,“我们走的是延长并完善产业链的路子。”

  张华荣回忆,1999年华坚已成长为一家中型制鞋企业,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改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绝对必要。如何改善?张华荣想到了“挖人”。

  “我花重金从管理比较成熟的制鞋企业里挖人才,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员也慕名来到华坚工作。”张华荣的此番举动确实完善了华坚的管理体制,但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靠低价成长起来的华坚本就惹同行“白眼”,如今再挖走他们的骨干,此举遭到了其他制鞋企业的“抵制”,华坚上游的鞋材一度被完全断供。

  怎么办?不能等,也等不来,张华荣决定自己动手建。招人、买机器、开鞋材厂,从1999年到2003年,短短几年间,华坚陆续新开或收购了PU大底分厂、鞋材分厂、皮革分厂、印刷分厂、机械分厂等上游产业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还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都是在我们自己‘家’内部完成,包装、运费、业务费、沟通等环节都节省了很多,产业链的完善不仅成为我们的有效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张华荣说。

  2005年,华坚开始进行市场战略的调整,逐步由单一的国际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经营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华坚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成龙”品牌、收购“卡佛儿”品牌、自创“COLCO”品牌,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开设专店、专柜200多家。

  华坚在“创造”的同时,并没有丢掉自己的优势“制造”。张华荣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开拓内销市场和创建自主品牌上,但制造仍然是我们华坚的基础,我们要走‘OEM+OBM’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

  尝到“甜头”的华坚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7年,华坚投资6亿元打造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项目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集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孵化、国际贸易、物流配送、商务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发布于一体,为全球鞋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华坚已由单纯的成品鞋加工制造,全面转型为打造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总部基地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回顾过去,我很感谢竞争对手,在困境当中,惟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干,压力变成了动力,动力带来了效益。现在,不管到什么地方投资,我们都有完善的配套。”张华荣表示,“从设计研发到皮革加工,从大底制造到成品推出,以及相关辅料生产,华坚近几年坚持自己整合资源。正因为这样,企业保障了品质与各个环节的良好供应链条。特别是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同行因为相关配套企业的倒闭使供应链条中断,华坚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使在整体产销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的利润依然比行业平均利润高2—3个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华坚增加利润、抵御风险的‘法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